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5-2) (总第58)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 2002.6.5)

僧团没有戒,就像一盘散沙

提要:
 ·善知识给你的指导,那是他的修行经验,是活的
 ·僧团没有戒,就像一盘散沙
 ·没有基础的人,脱离了大众很难修啊
 ·不遵守戒律,就等于你不要佛来度你
 ·诵戒并自说所犯之罪以长善除恶
 ·愚痴的人易起瞋恨心,不愿发露忏悔,毒更深

善知识给你的指导,
那是他的修行经验,是活的

话再说回来,经验最重要,善知识有修行经验,佛学辞典上没有修行经验,书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善知识给你的指导是活的,差别大了。我讲课里边有很多插曲,这些插曲就是修行经验。事实证明,人们很喜欢我这种讲课方式。譬如你问我:“我想这样做可以吗?”我就以经验告诉你:“从前也有这样情况,如果你这样做,你会失败的;如果照我的话去做,你会成功的。”

僧团没有戒,就像一盘散沙

舍利弗请佛指点一下,佛就告诉他,“毗婆尸式弃,拘留孙迦叶,四佛法久住”。过去七佛中的这四尊佛,他们的佛法久住于人间,为什么呢?“由广说经法,结戒亦说戒”。广说经法,使众生能够明白佛法道理,脱离凡夫知见,进入佛之知见。“结戒亦说戒”,结戒是很重要的,没有戒、没有规矩,就像一盘散沙,对戒律放松了,也是一盘散沙。一个人怎么好放松呢?我多年当老师的经验,一放松就要出事。修行对付烦恼天天像打仗那样,全靠戒律。戒就是组织,组织僧团没有戒,就像乌合之众。烦恼起来就会吵吵闹闹,或者自管自,大家也团结不起来了。

没有基础的人,脱离了大众很难修啊

住茅篷的人原意是为了要专心用功,要了生死。如果尽打妄想,睡到八点钟才起来,这样修行十个倒有九个落空,没人管啊!要么你是躺在床上“用功”。名义上住茅篷、闭关、用功,脱离了大众,没基础的人很难修啊!大众的力量最大,依靠大众是最最重要的,大众的加持力最大。我年轻时在社会上工作,老干部一开口就是“组织”,他们对组织很重视,因为脱离了组织就没有依靠了。

不遵守戒律,就等于你不要佛来度你

所以佛强调戒律,强调组织,就是使我们快快成就啊!佛制订了那么许多戒律、规矩,这些都是度众生的方法,你不遵守就等于你不要佛来度你。

诵戒并自说所犯之罪以长善除恶

诵戒一个月诵两次,“每半月终其日集大众读戒经,又于半月间,令忆出所犯之罪而说其罪,以长善除恶,梵语叫布萨。不受具足戒者不使得听。”诵戒的时候不受具足戒的人是不能去听的,哪怕窗口门口也不准站的。我们以前在昭觉寺的时候,出家师父们每天先诵戒,诵完了打鼓三下,居士方才可以进去诵经,很严肃的。

愚痴的人易起瞋恨心,不愿发露忏悔,毒更深

还要把自己犯的戒在大众里讲出来,有的事情你忘记了,还要回忆出来,假如旁边有个同学,帮你指出来,这不是更好吗?现在有些人,谁给他指出来,他就对谁起瞋恨心,意思自己没想出来就不用说了。即使想出来了,也假装糊涂,这叫喜欢隐瞒。不发露你怎么忏悔啊?不肯发露是什么原因啊?怕说出来丢脸,还有的不服气。好比脚背上生了疮,给人看见了不好意思,衬一张油纸,再包棉花,再一块布把它绑起来,密不透风。结果烂得越来越深了,臭气都露出来了。陪他去看外科医生,他还不让医生去掉,因为去掉了包布,疮暴露出来了,多难为情啊。医生管你的呢,就把它剪掉、拆掉,哪怕他疼也不管,目的是为了给它治病呀!看看是什么毒疮,该用什么药,还要给他洗干净。那些想隐瞒的愚蠢人,最容易养成这种习气,佛门里懂法的、有智慧的佛弟子就不应该这样。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