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律海十门】

明智觉观存念门第十(6-1) (总第39)

───────────────────────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1999.11.25)

 

胸怀宽大,能够原谅别人是美德

提要:
 ·心胸狭隘就是渺小,心胸宽大才能做伟大的事业
 ·对别人不宽大,损害的是自己
 ·喜欢烦恼,是贪瞋痴的毒上了瘾
 ·胸怀宽大,能够原谅别人是美德
 ·胸怀宽大的人,才能广度众生,心里装不下别人,你什么人也度不了


心胸狭隘就是渺小,心胸宽大
才能做伟大的事业

我们继续讲《明智觉观存念门》,我们已经讲到第二条,“内怀一切能作宽大否?”“内怀”,胸怀里边所想的种种,能从宽大方面去想,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狭隘了,心胸狭隘就是渺小,心胸宽大,才能做伟大的事业。我年轻时候讲课总是讲:伟大的事业要靠伟大的个性去完成。

对别人不宽大,损害的是自己

一个人对别人不宽大,损害的还是自己。人的机体是靠各个部分来进行活动的,人的生命是靠细胞来维持的。无论身体里哪一部分有了矛盾,对整个的身体都会有影响。从前有句话:一个人生病,只是机体整体生病的局部表现。实际上,当某一部分生病的时候,机体的全部全受影响。假如我们体内的细胞经常地损伤过度,对于身体有什么好处?从前人常说:发一次火,要死掉很多脑细胞。所以烦恼尽在给我们做危害的事情。

喜欢烦恼,是贪瞋痴的毒上了瘾

但是我们有时候还喜欢烦恼,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如来说过:贪瞋痴三毒,就是中了毒了。这跟中毒的人喜欢吸毒一个样,因为他不吸,这个毒瘾他过不过去。所以我们自己要有觉悟,要把贪瞋痴三毒的毒瘾戒掉,才得自在。

胸怀宽大,能够原谅别人是美德

贪瞋痴这样子泛滥,无非是因为胸怀不宽大,胸怀不宽大,到处都会起烦恼,对这个看不惯,对那个看不惯,所以外国人常说:能够原谅别人是美德。你能不能原谅别人,关键在于你的胸怀宽大不宽大。

胸怀宽大的人,才能广度众生,
心里装不下别人,你什么人也度不了

胸怀宽大的人,才能够广度众生。你想登初地,你首先要有能度一百个众生的水平,那你没有宽大的胸怀怎么行?你心里边装不下别人,你什么人也度不了。从前有个成语:胸有成竹,这句成语也怪,把竹头放在胸里边去成长,啥意思?竹子怎么会生长?竹头是向空生长上去的,所以它能够由竹笋成为一根竹竿,成为一个大竹。“胸有成竹”,就是他心里宽大到对于一切,他心里边都明白,能够容纳很多东西。如果一个人心里不是像虚空那样地宽大,这根竹头能生上去吗?那不要把肺啦、心啦全戳穿了?

还有一句话: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这句话就是讲胸怀宽大,胸怀宽大到,譬如说五台山,一百万的雄兵进五台山,你还看不见人影。一个心量狭隘的人,哪能做得到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你做不到,你本事再大,结果还是没用,因为你心量狭窄。

你看周瑜,一世的英雄啊,被诸葛亮气了三次就气死了。如果亲戚朋友来看你们,来问我: “老师,这儿的学生怎么都不胖?都瘦了么!”你叫我咋回答?我只好朝他笑笑:“无可奉告!”不好回答呀,我又不能说老实话,“因为他们气量太小,都是气成这个样子的。”心宽体胖,老话已经说好了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明知觉观存念门第十

一、不为寿命财物扰乱否?
二、内怀一切能作宽大否?
三、于斗争生起及无义之事,能先
  见否?
四、一切作为众务,不以好名彰显
  发动否?
五、作事具妙慧而小心谦谨否?
六、受用莫得,亦不希求后来能得
  成为某样之正念有否?
七、要知受用十分得有,多成扰乱
  或至衰残充量之诤讼,时时知
  觉否?
八、不隐藏他成就之能力否?
九、于其受用节俭最低否?
十、有大势力能作谦小之成就否?
十一、成为不识父者否?
十二、成为不识母者否?
十三、成为不识沙门者否?
十四、成为不识贤善士夫者否?
十五、成为不敬奉尊长否?
十六、于佛作不恭敬否?
十七、于法成为不恭敬否?
十八、于僧伽成为不恭敬否?
十九、于戒等学处正真受习,成为
   不恭敬否?
二十、于戒律仪有毁犯否?
二十一、于诸根能作护持否?
二十二、不作放逸好爱女人之事
    否?
二十三、与亲属及异姓之亲属、结
    党厚密、与大臣等为友,
    能作远离之成就否?
二十四、若观察多人于我不作厌贱
    否?
二十五、我所作为成为不法之行为
    否?
二十六、成为执持非分不如法否?
二十七、成为完全抛弃正法者否?
二十八、成为完全抛弃惭愧者否?
二十九、成为善巧有智人等悉不与
    共、而不思方便询问于人
    否?
三十、应自思想成为放逸败坏之习
   气现行否?
三十一、若如来金口所说一切经
    教,有不依教住否?
三十二、于超涅槃事业,成为属于
    悬远之见者否?
三十三、成为颠狂作事,而且积累
    败坏,身体死后,苦行恶
    道、邪倒堕落、地狱有
    情,是我受生处否?
三十四、设若于彼死后,与其命运
    极坏之诸有情共生否?
三十五、而谁与谁受生彼与彼之颠
    倒行为,而今成为念念明
    白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