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南传弥兰王问经卷下(152)/巴宙译
──────────────────────
敬礼薄伽梵、应供、正等正觉

附 录

关于弥兰王与龙军两人讨论佛教教理之事,除《那先比库经》外,大藏经有下列两种记载:一为元魏吉迦夜于延兴二年(公元472)译出之《杂宝藏经》;另一为玄奘大师于唐代永徽二年(公元651)译出之《阿毗达摩俱舍论》。兹将有关之处列陈于下以供参考。

第一 录自《阿毗达摩俱舍论》卷第三十

昔有大德名曰龙军,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于时有一毕邻陀王至大德所作如是说:“我今来意欲请所疑,然诸沙门性好多语,尊能直答,我当请问。”大德受请,王即答:“命者与身,为一为异?”大德答言:“此不应记。”王言:“岂不先有要耶?今何异言,不答所问?”大德质曰:“我欲问疑,然诸国王性好多语,王能直答,我当发问。”王便受教。大德问言:“大王宫中诸菴罗树所生果味为酢为甘?”王言:“宫中本无此树。”大德复责:“先无要耶?今何异言,不答所问?”王言:“宫中此树既无,宁可答言果味甘酢?”大德诲曰:“命者亦无,如何可言与身一异?”(《大正藏》,卷二十九)

第二 录自《杂宝藏经》卷第九

昔难陀王聪明博通,事无不练,以己所知谓无酬敌,因问群臣:“颇有智慧聪辩之人咨询疑事,能对我不?”时有一臣,家先供养一老比丘,履行清净,然不广学,即谈于王。王问之言:“夫得道者,为在家得,为出家得乎?”时老比丘即答之曰:“俱得道。”王复问言:“若二俱得,何用出家?”彼老比丘即便默然,不知何对。时难陀王转复骄慢。时诸臣等即白王言:“那伽斯那聪慧绝伦,今在山中。”王于尔时欲试之故,即遣使人赍一瓶酥,湛然盈满。王意以为“我智满足,谁复有能加益于我?”那伽斯那获其酥已,即解其意。于弟子中检针五百,用刺酥中,酥亦不溢;寻遣归王。王即获已,即知其意。寻遣使请那伽斯那即赴王命。那伽斯那身体长大,将诸徒众,在中特出,王心骄豪。诡因游猎,路次相逢,见其姝长。即自摇指异道而去,意不共语,默欲非之。一切长者都无所知。时那伽斯那寻以己指而自指胸言:“而我独知。”难陀王将延入宫,即凿小屋,户极令卑下,望使斯那曲躬向伏。然此斯那知欲陷已,即自却入,不受其屈。时难达王,即设饮食。与粗食数种食;食五三匙,便言已足。后与细美,方乃复食。王复问言:“向云已足,何故今者犹故复食?”斯那答言:“我向足粗,未足于细。”即语王言:“今者王殿上可尽集人令满其上。”寻即唤人弃塞遍满,更无容处。王在后来将欲上殿,诸人畏故,尽皆慑伏,其中转宽,乃容多人。斯那尔时即语王言:“粗饭如民,细者如王,民见于王,谁不避路?”王复问言:“出家在家,何者得道?”斯那答言:“二俱得道。”王复问言:“若俱得道,何必出家?”斯那答言:“譬如去此三千余里,若遣少健,乘马赍粮,捉于器仗,得速达否?”王答言:“得。”斯那复言:“若遣老人乘于瘦马,复无粮食,为可达不?”王言:“纵令赍粮,由(犹)恐不达,况无粮也。”斯那言:“出家得道,喻如少壮;在家得道,如彼老人。”王复问言:“今我欲问身中之事。我为常?无常?随我意答。”斯那返问:“如王宫中有菴婆罗树上果为甜为醋?”王言:“如我宫中都无此树,云何问我果之甜醋?”斯那言:“我今亦尔。一切五阴,既自无我,云何问我常以(与)无常?”时王复问:“一切地狱,刀剑解形,分散处处,其命犹存,实有此不?”斯那答言:“譬如女人啖食饼肉瓜菜,饮食悉皆消化。至于怀妊,歌罗罗时犹如微尘云何转大而不消化?”王言:“此是业力。”斯那答言:“彼地狱中亦是业力,命根得存。”王复问言:“日之在上其体是一,何以夏时极热,冬时极寒?夏日则长,冬则日短?”斯那答言:“须弥山有上下道。日于夏时行于上道,路远行迟,照于金山,是故长而暑热;日于冬时行于下道,路近行速,照大海水,是故短而极寒。”──(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大正藏》,卷四)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