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上师传(24)
——谭天 著
<
与少东家观灯
缉熙已把绸缎庄当成了自己的家,钟家对这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也很照顾,视他如亲生的儿子。由于有相同的志向,他和钟家兄弟关系相处得也很融洽。
一转眼,春节快到了。到绸缎庄来的顾客也多了起来,人们都忙着扯些布料回家,做新衣裳。钟家一边忙着生意一边准备着年货。
这是缉熙到成都的第一个春节。在绵竹的时候,他就听说成都的灯会很有名,现在自己就要亲自感受了,他对看灯会有着几分期待。
初九这天,是正月烧灯的第一夜。当夜幕拉下,全城各家都挂出了灯笼,像万点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而恒升通绸缎庄所处的东大街上的灯笼,是全城最多最漂亮的,不同质地不同式样的灯笼,在这条两里多长的街上争奇斗艳。画面多是《水浒》、《红楼梦》、《聊斋》等上的内容,看得人眼花缭乱。
而最好看最热闹的是东大街头城隍庙的上灯。有一首竹枝词对其作了描绘:
城隍庙前灯市开,人物花枝巧扎来。
高挂竹竿求主顾,玲珑机巧半新裁。
东门城隍庙的香火历来都很旺。钟氏兄弟见缉熙从没有看过灯,在初九上灯的第一天,他们3人结伴前去观灯。
城隍庙离绸缎庄很近。在去城隍庙的路上,沿途的商号到处都挂着灯,灯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兔儿灯、金鱼灯、走马灯、八宝灯、神话故事灯、寿桃灯、六角灯……缉熙一数不下几十种。快到庙门的时候,只见一队18节火龙,锣鼓掀天地游将过来,沿街庆贺,后面跟着许多看热闹的人。他们边走边放焰火,然花灯,响爆竹,热闹非凡。缉熙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景象。受到节日气氛的感染,他高兴地对钟大哥说:“太热闹了,成都的灯市真是好看。”大哥笑着说:“是啊,我们每年都要来看的。成都的灯市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名气很大,古文人的诗词歌赋里也有很多记载。有一首竹枝词就把这种景象写得活灵活现:‘花灯大放闹喧天,狮子龙灯竹马全,看过锦城春不夜,爱人惟有彩莲船。’在城隍庙离头更热闹呢。”
他们说着,已来到庙门前,万千盏灯把整个庙照得如同白天。庙有3个拱门,中门上方高悬“成都府城隍庙”立式石匾一道,蓝底金字,在灯光映照下,很是鲜艳。进入大门是一个戏台,上面正在演戏,锣鼓声声,两边看楼上全是女性。下面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五哥体道对缉熙说道:“因为未出嫁的女人是不转上街抛头露面的,他们只能在元宵灯节时才被允许上街观灯,所以,那上面全是女人。”
他们穿过人群沿青石板路前行过第一大殿,从殿角进入长廊,长廊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在长廊尽头,便是供奉城隍庙的正殿。来到殿前,只听得“当当”的钟声和“沙沙”的求签声,殿里香烟缭绕,烛光摇曳。正中的帷幔里,端坐着城隍老爷,头戴金珠朝天冠,身穿大红绣龙袍,金面黑须,仪态严肃。大殿正中,高悬“善恶昭彰”木匾,两旁圆柱上有一幅对联:
任凭你无法无天,到此孽镜悬时,还有胆否?
须知我能宽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过头来。
缉熙一看,说:“有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他们从正殿出来,两边配殿上正在说书,听者不少。天井坝里,8条长凳摆成的“口”字形内,一个打金钱板的人正在说唱“施公案”。3块竹板在他手上打得噼噼啪啪响,缉熙从没见过这东西,听得入神,五哥说:“这里头稀奇古怪的东西多得很,那儿两边过道上,看相、拆字、算命的摊子一溜。”他们边说边朝那边走去。
3人在庙里转着,东看看西瞧瞧,灯市里有小吃一条街,蓝布白字的店幡在空中随风轻扬。“黄白凉粉”、“矮子漂汤”……把个空气都搞得热气腾腾。进食的人坐在简易的木凳上吃得个热火朝天。在吃街对面,全是些小摊小贩,卖字画的、卖古董的、卖旧衣物的,有些打着皮鼓吹着哨招徕游客,推销水壶、胭脂、各种形状的灯、风车车等。人与人接踵摩肩,好不热闹……
从庙内到大街上,灯树、灯塔、灯山、灯球、灯牌坊,真是火树银花,俨然成了灯的世界,夜消失在灯的海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