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能海上师传(44)

             ——谭天 著

初朝五台山的奇遇

在五台山圆照寺《能海上师生平事迹展》陈列室里,我看到一份资料,上面清楚地记载了能海上师在1920年初上五台山的事迹。我想这一次朝五台山,更加坚定了他出家学佛和弘扬佛法的信心。也是他这一生不离五台的因缘。

1920年。他踏上了朝拜五台山的道路。此行,他是满怀虔心敬意来五台朝拜文殊菩萨的。当时正值台怀镇办赛马大会,各地来赶会和做买卖的人川流不息。他来到东治镇,在路上遇到一个当地人,两人一见如故,说话很投机。龚缉熙告诉他,“我是从四川专门来朝拜文殊菩萨的。”那人听后,极力赞赏。对龚缉熙说:“我也是去朝五台山的。”

缉熙见他背了一个背篓,便问:“你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那当地人说:“是棕树。供给寺里栽的。”龚缉熙好奇,把背篓打开看,果然是棕树。于是两人一同一直走到显通寺。等到各自都把自己的事办完,缉熙想起这个当地人的时候,他到处去找都没有找到他。于是他问了很多人,都说没有见到过这个人。龚缉熙为此怅然若失。

在与僧人聚谈的时候,他不经意地问:“五台山可以栽棕树吗?“那些僧人听他这一问,都笑他有些笨。其中一个笑着说:“五台山那么寒冷,栽松柏都很难活,怎么能够栽南方的棕树?”龚缉熙不由得心里思付:传说文殊菩萨是接3000送800(意思是文殊菩萨曾发愿若有人朝礼五台山,文殊菩萨亲自在3000里之外迎接,送行800里),肯定这个当地人是文殊菩萨化现的了。难道是寓意我这个南边的人,要在此学法弘法?心里感念诸佛菩萨,他们是如此的慈悲,若不出家为僧,广行佛道,如何报得佛恩呢?

于是他回到成都后,毅然辞去了军内的事务,专心在佛学社听经讲经,积极做出家的准备。

以居士之身住成都文殊院

在办佛学社那几年中,为了听经,他常常借住在文殊院。成都文殊院与新都宝光寺、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相传文殊院建于隋帝大业年间(605-617年),当时四川广汉附近净惠寺高僧惠宽的姐姐,具有宿世慧根,很早就能深入禅定精通禅理。出家后,隋文帝杨坚之子——蜀王杨秀慕其高风,把她迎入城内,秀妃还特别建了寺庙供养。当时的人们都称她为信相圣尼,取寺名信相寺。不幸的是明末战乱,成都所有佛寺全部破毁,古信相寺变成一片废墟。

而文殊院的来历,跟四川高僧破山海明再传弟子、禅宗临济宗33代传人慈笃海月,有很深的因缘。慈笃海月禅师道行高洁,智慧超群,不忍见这座名刹荒颓,于清康熙20年(1681年),在信相寺原址的废墟上搭起茅庐,苦行修持,修建寺庙。大雄殿、中殿、说法堂,方丈室等殿字,所塑佛像精妙庄严,恢复了老庙的旧貌。

十数年后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只见冉冉升起的白烟中,文殊菩萨端坐一青狮上向西北而去,人们方省悟到慈驾禅师是“文殊菩萨应身”。因此将寺名改为文殊院。慈笃禅师被定为文殊院初祖——第一代住持,而文殊院又因康熙皇帝亲赐“空林”匾额一道,又称“空林堂”。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的西北边,寺院宏大幽静,远离尘寰,正是息心学佛的好去处。龚缉熙住在里面,觉得这才是自己呆的地方。他常常告诉别人:“每闻庙里的钟声,辄动出家之念。”龚居土与文殊院的禅安方丈相交甚好,当禅安老和尚在文殊院大雄殿升座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时,远近来了不少听经的比丘、居士。龚居士正住在文殊院,所以每天,他都准时在大殿听经。

身披朱色袈裟的禅安方丈,高踞法座,供桌前的蒲团上,一列列僧众盘腿而坐,殿外还坐满了人。寺院里寂然无声,禅安方丈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龚缉熙在蒲团上认真地听着,老法师所讲的一切如醍醐灌顶,使他境界大开。在法师快要结束一天的讲解时,龚缉熙不经意一抬头,一张熟悉的面容在眼前一晃,嘿,那不是曾做过老方丈待者的宽霖吗,他常常到少城佛学社听经呢。

在回寮房的路上,龚居士看见宽霖迎了上来,便放慢脚步。宽霖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居士也听经来了,我是这院的宽霖,曾听过居士在少城佛学社讲经。”龚居士回礼道:“阿弥陀佛。我现就借宿于文殊院,有什么可来找我。“夜色下,这一僧一俗交谈得很默契。之后,宽霖佛学上一遇问题,便到客房向龚居士求教。

不久,龚缉熙的庄夫人怀孕了,他出家的念头又提起来。他将成都附近的田40余亩、庄房一院全出售,除留些给家人生活外,全部资助少城佛学社。1924年,他39岁,终于得子,取名述成,后嗣问题解决,只等机缘成熟便出家。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