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上师传(65)
——谭天 著
首创内地藏密根本道场——近慈寺
1937年,能海上师把近慈寺接了过来,他带了两个弟子住进寺里。设法使驻在庙里的军队撤走,后又率领弟子们,自力经营,筑路修殿。他们先修说法堂、大威德殿,再修住房,几个月后,使寺庙大为改观,可以住7、80人。1938年3月,能海上师率弟子全部迁入,近慈寺道场正式成立,他请能观老法师住持寺务。以后1940年修宗大师殿及藏经楼,41年修护摩坛,42年修沙弥堂,45年修译经院,殿宇重重,蔚然壮观,成为内地首创的藏密根本道场。近慈寺根本道场又名护国金刚道场,以总持显密修行三学功德,回向护国利民。
近慈道场,生活艰苦,条件困难,能摄受沙弥比丘200余人。他们都是来自十方的僧众,有耆旧老僧,也有年少的沙弥,年龄差距很大,根性亦不齐;有初信佛法者,也有久学其他法门的;有大学教授,也有小学文化或略识字的僧人,文化程度差距悬珠,各自经历也不同。能海上师能引导如此复杂的众生次第趋向解脱圣道,是因为上师方便善巧的慧德。
为了培养僧众,依照修学次第的需要,上师在近慈寺创设了学事堂、沙弥堂、学戒堂、加行堂、金刚院,组织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修学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人由凡入圣成就解脱大业,实际上,近慈寺成了一所造就僧才的僧伽大学。
一、学事堂,接待外来客僧的地方。不管信何宗派一律尊重,上殿听讲,听其自便,去留自由,不予勉强。当时常浩法师在学事堂时,见有几位禅僧住在近慈寺半年多,每次见上师,上师总是欢喜称赞。能海上师常说:不管信哪一宗都是佛的教法,都能得受用,如果要他不信,就会坏他信心,有害无益。有自愿要求住近慈寺的,上师也不拒绝,但要背诵三学,经考试后才能进入学戒堂。但也有例外,就是那些不能背诵三学的老年僧人,他们自愿住近慈寺,上殿听讲,安居诵戒,上师也不拒绝。误假和请假不回的僧人,按近慈寺规矩是不准回寺住的,但能海上师悲心广大,不舍众生,若愿来听讲学法,安居诵戒者,都住学事堂。因而他能摄受诸种根器的人。
二、沙弥堂,接受不到受比丘戒年龄的沙弥。沙弥堂每天主要时间是读经书,包括佛教理论书籍。也就是大乘各种论藏,如俱舍论,中观论等。学习沙弥戒,及沙弥所应学习的一切课程。早晚诵经。在沙弥堂求学的沙弥鼎盛之时,有80多人,都是四川各寺院各小庙送来学法的。上师创建沙弥堂,新修房屋,吃、住、教均有人管理,体现了上师的大慈大悲,对待沙弥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的倍加爱护教养。
三、学戒堂,主要是5年学戒,10年不离依止。广读60卷《四分律藏》,几乎人手一部;念诵《五字真言》等仪轨,学习戒定慧三学,作些寺务劳动,以修福慧。
四、加行堂,念诵观修《大威德仪轨》等,作些执事工作,积集加行资粮,以备入金刚院专修。
五、金刚院,可以专修坐静,愿住山者可到锦竹云雾山上的云悟寺住茅篷。条件具备而又愿出外弘法建寺、接引众生者,上师也听许。上师对不同程度的僧人居士,有不同的教化方便,对初信佛的居土和学事堂的僧人,特别慈爱方便摄受,对久信佛法信心坚定的老居士和僧尼要求很严,对金刚院的比丘就更加严格,稍有与戒不和之处,必加严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