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普贤行愿品(9-6) (总第5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11.23


 我们欢迎你来修行,把你摄引进来,
为的是引导你断烦恼,培养你行菩萨道

提要:

  ■ 如来制戒有十种功德,这些功德都是在僧团里出生的
  ■ 在家修不好,来道场就修得好,因为有大众的加持力
  ■ 制戒有十个意义,第一,摄取于僧,要把众生摄取到僧团里来,我们今天
   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 我们欢迎你来修行,把你摄引进来,为的是引导你断烦恼,培养你行菩萨道
  ■ 要做好引导、培养,使大家和合共住,就必须令僧欢喜
  ■ 人与人在一起,摩擦总是难免的,何必计较得这么厉害
  ■ 要求解脱,要发菩提心度众生,一切都要依戒、依法

 
如来制戒有十种功德,
这些功德都是在僧团里出生的

在什么地方修行成就的功德最大?就是在僧团里,这里面有大众的力量、大众的加持,也就能成就大众的功德。

制戒有十种功德:第一,摄取于僧;第二,令僧欢喜;第三,令僧安乐;第四,未信者信;第五,信已增长;第六,难调者调;第七,惭愧者安;第八,断现有漏;第九,断当有漏;第十,正法久住,这些功德,都是在僧团里出生的。

在家修不好,来道场就修得好,
因为有大众的加持力

我们自己也有体会,一个人在家里修,修不好的;到道场来修,就修得好了。比如你们在这里听法,听得好好的,回到家里,即使家里有VCD,有磁带、光盘,没听几句,小孩子叫:“奶奶,我要大便。”没听几句,又喊:“奶奶,水开了。”“奶奶,他打我。”怎么能说在家修得好呢?

而且在家里听法容易打妄想!你听听法,会忽然想到要去买早点。你在这儿听法,这种妄想也用不着打了,因为你知道现在不能出去,打妄想也没用。而且这么多人都端端正正、恭恭敬敬的在听法,你一会儿出去打电话,一会儿出去买早点,自己也不好意思吧。所以说在大众里修行,有大众的加持力啊!

希望大家爱护好这个修行团体,因为这是你经常来修行的地方。特别是常住同学,你们就生活在这里,这儿就是你的家。你不把家搞好,岂不是跟自己捣乱?跟自己捣乱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精神病人,精神病发作了,连妈都要打的;一种可能比精神病还厉害,就是动了瞋恨心的人,他会放一把火,把自己的家,哪怕家里还有小孩,都烧光了。

制戒有十个意义,第一,摄取于僧,要把众生摄取到僧团里来,
我们今天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制戒有十个意义,第一,要摄取于僧。发菩提心的人,总希望来修行的人越多越好,只有一、两个人怎么能叫僧团?所以要把众生摄取到僧团里来。我们今天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我们欢迎你来修行,把你摄引进来,
为的是引导你断烦恼,培养你行菩萨道

有些人来了还不高兴,因为不习惯,“我到别的地方去,没人管我;到你们这儿来,还要管头管脚,挨批评。”人家把你当上帝,是要赚你的钱,我们这里是欢迎你来修行,把你摄引进来,为的是引导你断烦恼,培养你行菩萨道呀。

要做好引导、培养,使大家和合共住,
就必须令僧欢喜

要做好引导、培养,那就必须要做到“令僧欢喜”。一个人心里不欢喜,修行修不好,也培养不出来。心生欢喜,修行就快了,所以欢喜心最重要。经书上说,组织僧团,必须要清净、和合。要使大家能团结得起来,僧团成员都必须要依照戒律,遵守丛林规矩。只有每个人都能遵守戒律,遵守丛林规矩、规章制度,才能使大家和合共住。

怎么样才能使大众欢喜呢?大众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个性都不同,难免会有点摩擦,可是只要每个人都抓住这个原则──“我的目的是为了断烦恼,是为了发菩提心,是为了搞好这个团体”,就能合得起来了。比如水跟奶性质一样,放在一起就合得起来;油跟水放在一起,就合不起来。你也遵守规章制度,他也遵守规章制度,你帮助我,我感激你,我帮助你,你并不讨厌我,即使年龄不同,个性不同,还是合得起来的。

我们同学之间高兴的时候:“你以后要多帮助我,多提醒我啊。”这就合起来了,一起烦恼了,“你管到我头上来了?”能合得起来吗?一个态度好,一个起烦恼,这也很难合得起来啊,修养好一点的人,只好主动走开喽。

人与人在一起,摩擦总是难免的,
何必计较得这么厉害

人与人在一起,摩擦总是难免的,小摩擦就算了,何必计较得这么厉害?你计较得太厉害,可能饭也吃不下去。就算是舌头跟牙齿有时还会碰一碰,碰过就算啦。假如你不肯算,那你是要帮牙齿,还是帮舌头呢?如果你帮舌头,那么把牙齿拔掉;如果你帮牙齿,那么把舌头割掉,这样做,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要求解脱,要发菩提心度众生,
一切都要依戒、依法

所以我们要解脱自己出生死轮回,要发菩提心度众生,首先,一切要依戒、依法,还要令大众欢喜。今天就讲到这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