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戒去做,非但能消除矛盾,
还能产生善巧方便、出生智慧
提要:
■ 菩萨发愿来人间度众生,只有功德,没有苦报
■ 你犯了戒,违反了规章制度,纠察就要来批评你,苦报就来了
■ 持戒能令正法久住,功德极大极大
■ 要遵守好丛林规矩,丛林规矩有时比戒律还重要
■ 按照戒去做,非但能消除矛盾,还能产生善巧方便、出生智慧
■ 戒律规定不许“瞋恨心说同学过”,你从帮助、爱护同学的角度出发,事
情就能办好了
■ 出了矛盾问题,能善巧一点,慈悲一点,就会有好的结果
■ 只知道唸,却不去思考讨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菩萨发愿来人间度众生,只有功德,没有苦报
菩萨发愿来人间度众生,他没有苦的,他不干坏事,哪有苦报?打个比方,牢房里关的都是囚犯,他们没有自由,出不来的。可是牢狱里的医生,他也在牢狱里,一下班他就出去了,进去出来非常自由,他在里边也不受苦的。为什么他到牢狱里去?因为他发愿:“我要给那些囚犯看病。”菩萨在人间,不是他有业报来人间受报,他到人间是来给众生看病啊,这只有功德,而没有苦报。
你犯了戒,违反了规章制度,
纠察就要来批评你,苦报就来了
再打一个比喻,你们在这里既学法修行、断烦恼,又在培福,做种种功德,你劳动培福,福报越培越大,你会有苦报吗?根本不会有苦报。可是有些人在这儿就要受苦报,那些犯戒的、违反规章制度的,纠察就要来批评他。而且纠察脸色很不好看,纠察无好脸的,还要训他几句。你不犯规章制度、不犯纪律,纠察会训你吗?你们来到这里,全是发菩提心、发愿来的,你来到这里是不会给你受苦的。可是你自己犯了纪律,犯了规章制度,譬如你打人、偷东西了,你不受苦才怪呢。
持戒能令正法久住,功德极大极大
第十条,正法久住,“由前九义,自然能令正法久住”。由于我们持戒,如来制戒的这九种利益都能够达到,自然就能使正法久住。所以你们能够依戒依法修行,这个功德是极大极大的,大到能使正法久住啊。正法久住一万年,你这个功德就有一万年,使正法久住,让这么多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你这个功德就是这么多啊,真叫功德无量啊。无量,就是没办法数了。
要遵守好丛林规矩,丛林规矩有时比戒律还重要
可是要真正达到这些利益,还是要靠我们去做的。所以你们今天对于规章制度、纪律,也就是丛林规矩,都要遵守好。丛林规矩有时候比戒律更重要,因为丛林规矩完全是按照现实情况来制定的。
按照戒去做,非但能消除矛盾,
还能产生善巧方便、出生智慧
拿到戒律来说,有律仪戒,有菩萨戒,我们学的菩萨戒是三聚净戒,是三种戒聚合起来的,非常圆满。哪三种戒?律仪戒,摄善法戒,就是六度,和饶益有情戒。你们虽然天天唸,是不是每天都在按照经文、戒条去思考去做到啊?要做到哇!你们之所以同学之间闹矛盾,就是没有按照戒去做。你按照戒去做,非但能消除矛盾,还会产生善巧方便。你能做到善巧方便,这就是你的智慧,非但是一般的智慧,还是大般若智慧。
戒律规定不许“瞋恨心说同学过”,
你从帮助、爱护同学的角度出发,事情就能办好了
譬如戒律里规定不许“瞋恨心说同学过”,当你批评、帮助一个同学,指出他过错的时候,你是爱护他的心态,还是讨厌他的心态?你帮助他的时候,你是非常地慈悲,还是一肚子气?这里边大有问题啊。
在菩萨戒里,善巧方便非常多,你真正能够修得起来,就能出智慧。比如你从爱护同学、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事情就能办好。你们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没错,可是别把爱护、关心、帮助推到旁边去了。一天到晚一本正经,绷紧了脸,说是秉公办事,话是没错,可是你做得不善巧,人际关系就搞不好了。
出了矛盾问题,能善巧一点,慈悲一点,
就会有好的结果
不要瞋恨心说同学过,要以慈悲心去帮助他、关心他。举个例子,规章制度规定,出门采购必须填采购申请单,你不填采购申请单,当然不能安排你出门,这没错,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呢?可能这个同学疏忽了,或者他着急想出门办事情,把这个程序忘掉了,那你应该怎么办?你尽说道理,“因为你没填采购单,不能出门”,你按制度办事情,不能说你错,但是出现了矛盾,这就有点不善巧了。
是不是能善巧方便一点?如果这个同学是比较不好说话、容易起情绪的,你可以说:“你这么着急,我就安排你出门,你赶快写一张采购单来。”你提醒人家一下,这就是帮助啊。嘴巴稍微善巧一点,心稍微转一转,多慈悲一点,而不要老是抓人家的辫子。你一抓辫子,对方脾气不好,就容易起烦恼。你能稍微善巧方便一点,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吧。
只知道唸,却不去思考讨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我今天讲的这些法,希望你们从细节方面去研究研究,检查检查,把律仪戒、菩萨戒好好地去思考思考。每天只知道唸,从来没有好好地讨论过,假如再唱起来,和外边人搞唱唸也差不多了,都是形式主义了。
《普贤行愿品》,今天“贤”讲完了,明天要讲“行愿”的“行”。今天讲到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