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中期 (续)
             飞蛾扑火
              阿难:世尊一次于黑夜中在露地独坐,一盏油灯置于旁。一群飞蛾,跌落于油灯之中而遭毁灭、灾难、不幸。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所求纵可达至极,所得无实重束缚,
              沉迷所见所感中,如飞蛾扑火自焚。
              顽童弄鱼
  阿难:一天早晨,世尊著下衣,持钵与大衣,入舍卫城乞食。从祇园到舍卫城的路上,他看到一群男童在戏弄生鱼。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你们怕痛吗?讨厌痛吗?”
             
            “世尊!我们怕痛,我们讨厌痛。”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说出如下的感叹:
              不乐苦痛者,人前与人后,当戒罪恶行。
              一旦造恶行,任你欲逃脱,苦果临汝身。
                         慈经
  唱诵者:
              善巧于行善之人,欲达于寂静之境,
              彼应当如是去作。
             有能正直且端正,善语柔和无憍慢,  心中知足且易养,俭约安详无杂行,  诸根明辨且审慎,居于家而心无执;  其他智者谴责事,纵是轻微亦不为。 
             (令彼作如是思惟:)  “令一切众生欣悦,于喜悦与平安中。  一切有命之众生,不论强壮或虚弱,  不论其身长或大,或是中等、短与瘦,  是粗、可见、不可见,所居处是远或近,  是已生或是当生,令一切众生欣悦。  令彼此间无欺瞒,或不轻蔑任何人,  或令彼等无怀瞋,不欲使人受苦辛。” 
            恰如母亲以生命,守护唯一之独子,  令彼心无限开拓,普及一切诸众生。  以慈遍一切世界,令彼心无限开拓,  遍及上、下与四方,无障碍、无怨、无敌。 不论行、住、坐、卧中,令彼保持此正念:  彼等如是说梵住。 不在诸见中轮转,具足戒德有正见,  不再渴求诸欲贪,彼永不再入母胎。 第十一章  佛陀其人
 叙述者:既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事件发生的顺序无稽可查,那么我们不妨暂停一下,考查在经藏中所说关于佛陀的个人特质。从最古老而流传至今的文献中,看一下佛陀讲了些什么关于自己的事,以及生活在他的年代里有幸碰到他的人们又是如何论及他。
 
  佛陀的思惟与观察
             阿难: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他坐着思惟自己所舍断的恶不善法,以及所修习圆满的诸善法,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在前已有,于后为无,
              在前无者,于后为有;
              在前已无,于后将无,
              于今亦无。
              又一次,世尊坐着观察妄念之灭尽。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彼之妄念根尽除,系缚障碍亦皆离,
              觉者住世离渴爱,人天两界莫能轻。
              诸比丘!此是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灭苦之道圣谛。因如实地发现此四圣谛,而称为如来、应供、等正觉者。
 
 佛陀说过去六佛
              注释者:佛陀讲在他之前的六尊佛。
             阿难:诸比丘!在九十一劫前,有毗婆尸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在三十一劫前有尸弃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同在三十一劫前,有毗舍浮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在现在贤劫,有拘留孙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在现在贤劫,有拘那含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在现在贤劫,有迦叶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在现在贤劫,我应供、等正觉者出现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