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提要:
■ 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 老修行,有的修成慈悲相,有的修成老顽固
■ 在清净修行的环境里,不要起贪起瞋
■ 掩饰谄曲没有成就的希望
■ 老师发菩提心,却被学生的烦恼压扁头
■ 当师的自身要不断提高,否则老跟少都充满世俗气
■ 年青人没有勤奋精神、萎靡不振,也成了老苦
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现在老年人有进福利院的,其实进入福利院的老人还是叫苦,福利院又不是你的皇宫。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一个不肯改变自己的人,即使进入极乐世界莲花里,还是叫苦。因为你不肯改变自己,好比一个习惯于自由散漫的人进入了一个清净环境,这样不适应,那样不适应,这个苦你也逃不了。因为莲花是封闭式的,即使有小孔孔你也没有神通变只蚊子飞出来。脱离了修行的法则,不想改变自己,不想去适应一个真正修行的环境,随你到哪儿都是苦。
老修行,有的修成慈悲相,有的修成老顽固
老修行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慈悲相,他可能是已经改变了;另一种人是顽固相,他到老没有改变,人家称他老修行,火气特别大,烦恼特别重,贪瞋痴泛滥,而且变了老顽固,什么老顽固?贪瞋痴的老顽固。
在清净修行的环境里,不要起贪起瞋
在一个清净的地方你不改变,你自身也不清净啊。我只举一个例子,我曾在一个清净修行的地方看到,大家唸完经都走了,只留下了两三个人,一个老修行在供桌面前,看看这个,拿拿这个,结果拿了一个罐头补品,往胳膊里一夹,供品怎能随便由你拿呢?他看看旁边还有人,就说几句话掩饰过去了:“你看这个东西挺不错的,这个也不错,你也拿一个。”他是出家人,我就不说话了,因为我恭敬出家人,如果是在家人,我就要当场批评他几句。这就是贪。
有一次巡堂,有个老修行,坐在最前面,巡堂的人给他装饭,装菜,还没有巡完,他已经开始吃了,真是自由散漫。刚尝几口,马上火起来,那边还在巡堂,他叫了起来:“你过来。”巡堂的不知啥事情,走了过来,“这个饭我怎么吃啊?这个菜我咬得动吗?”就冒着火把饭菜朝巡堂的桶里一倒,像这样的老修行,苦不苦啊?
掩饰谄曲没有成就的希望
谁敢说出修行过程中的真实面貌,他才是真正善知识,因为他讲真实语不说虚妄语。修行人不该讲虚妄语,你朝释迦佛脸上贴金,你有功德,你朝丑恶的人脸上贴金,你有功德吗?一只饭桶去装了大便,“今天这个饭桶怎么这么臭了?”这是真实话,但是有的人就把粪臭说成饭香。一个修行人掩盖了自己丑恶的面貌,心肠一谄曲,根本没有成就的希望。
老师发菩提心,却被学生的烦恼压扁头
老修行还有一种苦,你们同学之间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还比较天真,稍微有点矛盾就算了,两个小孩子打架,不到五分钟又一起玩了,过了童年时期,怄气二、三天也没事了,到了老年了可不是这样。像我这样,年纪这么老了,要培养一百多个学生,换了另外一个人,不吐血才怪呢。现在即使一个老师父只有五六个徒弟,也会被这五六个徒弟压扁头,最后就形成了一种风气,“现在年青人管不了”。当年隆莲法师,她对我想办四众弟子佛学院的想法不好理解,跟我说:“现在和尚都管不了和尚,你这个居士想管和尚?”确实现在年青的出家人脾气大了。所以我除了天天在感受到老苦外,还有一个苦,发了菩提心就要被这些学生的烦恼压扁头,还好没上吊。
当师的自身要不断提高,否则老跟少都充满世俗气
怎么消除这个苦呢?作为一个师父也好,老师也好,首先自己要转变,自己要不断提高,而且还不能让学生放纵,要管得严,你越辛苦越管得严,这些学生找你麻烦越少。所以宁愿做一个弘法度众生的老修行,千万不要做没有好好地断烦恼,也没有好好地弘法培养学生广度众生的“老修行”,那结果老跟少全是世俗气,互相扰乱。这种情况我看可有几十年几百年了吧,所以从前有的修行人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想出一句话来,眼睛不看做瞎子,耳朵不听做聋子,这话虽有道理,但是太消极了。
年青人没有勤奋精神、萎靡不振,也成了老苦
你们这些当学生的,年纪轻轻,却也已经在受老苦了,你们萎靡不振,不能朝气蓬勃这就是老苦。稍微有一点累就感觉干不动了,好像老太太这样,自己可怜自己,一点勤奋的精神都没有,最好一感觉到难受就躺在床上,这就是老苦。还有老习气,老脾气,老作风,年纪轻轻就全是老,小字辈变了老字辈了,还没有老,已经未老先衰,老气横秋。这还不是你们年轻人自己找来的。今天讲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