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来面目已经困难了,何必再去包装、掩盖自己?
做人么老老实实做,你就是谈朋友,也老老实实谈嘛,何必化妆呢?你干脆就告诉人家:“你看看清楚啊,我这儿有两粒麻子的啊,要不要随便你。”那么对方将来也不会后悔嘛。现在离婚的很多啊,我看跟化妆有关系。修行人老老实实,目的是要见本来面目。见本来面目已经很困难了,何必再把自己包装包装?
修行人要一根肚肠通到底,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从前你们老同学经常劝我,“老师啊,你这个话不要说啊。”我说:“为什么不要说?”“一说,同学们就对你没信心了。”有信心没信心是他的问题,修行人一根肚肠通到底,要说就说,有什么拐弯抹角的?我这个人好就好,坏就坏,好坏都说,这叫全面。
别人的推荐,也不能轻信,要调查核实
还有一种情况,你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那么别人给你推荐,你也要小心,这个推荐的人,他有水平推荐吗?他所看中了解的人,他有没有看错啊?
从前我在办一个佛学院的时候,要找一个管财务的人,别人就跟我推荐,他不是光明正大的推荐,搞得很神秘兮兮,暗地里、转弯抹角告诉我:“这个人好,这个人从前是某个地方佛教协会的。”还给我做暗示。搞得这么神秘干什么呢?后来了解清楚,这个人从前是在某个地方佛教协会,不过他是贪污了跑出来的。现在人戒律不清净,搞得佛门非常复杂啊。
不能只根据一两条戒持得好,就判断他持戒清净
“无则持净戒”,实在找不到证果的人,可以找持戒清净的人。戒律清净也不是由某个人说,即使某一个人说他戒律清净,他说得确实不错,也许他只看到他持的一条、两条。由于这个修行人对某一条戒,或者某几条戒持得很好,那么旁人就说:他持戒清净啊。其实他只是整个戒律中的一两条,其他的可能就不像样了。
赞叹也要事实求是,符合分量,夸张也是打妄语
而且你们对人赞叹,也要特别小心,你赞叹得过分了,不符合事实,也是打妄语,也是有罪过的,哪可以随便赞叹?在民间一直是有这个风气:我说你好话总不错吧?在佛教来说,不是这么讲的,有功德的才赞叹,赞叹也要符合分量,夸张就是打妄语,或者说是拍马屁。
世俗上拉拢人,常用拍马屁的手段
世俗上在拉拢人的时候,经常采用拍马屁的手段,拍了马屁路路通。从前有个故事,这个皇帝认为自己非常的贤明,要求臣子多提意见,不要拍马屁,旁边有个臣子就赞叹他,“皇上非常贤明,不喜欢听拍马屁的话,欢迎下面人提意见,好得很。”这个皇帝越听越高兴,其实马屁已经拍进了,皇上还不知道呢。
看到不喝牛奶就认为是持戒清净,把比丘戒当成了“牛奶戒”
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是我女的的客人,也不知道是同学关系还是同事关系,当然我也认得的。我们家很小,前面一间一隔两,前面半间放一张床两口橱,再放一张方桌,地方已经差不多了,后面半间更加小了,是我念经的地方,放了一张小床,桌子也没有,只有像板凳那样一个长条条了,我天天就在这里念经,门也没有,窗也没有,而且是玻璃门,稍微拉拉上的。上海就是这么样。你们外地人都想到上海去看看,有个外地人到上海:“上海就是这个样?”
因此她们在前面讲的话我都听得见。客人说:“某某人,持戒非常清净啊。”我就觉得怪:你是一个在家人,你赞叹的人是个比丘,在家人不懂得比丘戒,你怎么知道他持戒清净?
我这个人有这么个脾气,忍不住我要说话的。我就跑到前面去问她,“我们居士不能看比丘戒,你怎么知道他持戒清净?”“他连牛奶都不喝的啦。”好,整个比丘戒变了牛奶戒。(众笑)释迦佛当年也喝牛奶的,那变了持戒不清净?哎呀,这个人什么都不懂了。有的人你跟他讲讲,他还听你的,有的人你跟他讲,真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了。
我就问她:“他为什么不喝牛奶?”“他说牛奶是小牛吃的,喝了牛奶,小牛就要饿死了。”我几乎要笑出来了,上海牛奶棚里的牛有小牛吗?有小牛的农民,他愿意卖一杯牛奶给你,让小牛饿死啊?谁肯干这种傻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