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可 遵
僧了元
打睡禅和万万千,梦中趋利走如烟。
劝君抖擞修禅定,老境如蚕已再眠。
了元(1019一1086)字觉志,俗姓王(或说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系云门偃公五世法嗣(即禅宗云门宗第五代),曾任江州开先寺、润州金山寺、杭州圣水寺等寺主持,与苏轼、黄庭坚为方外友。宋神宗赐其号曰“佛印”。
可遵是福州僧人,号野轩,初住福州,后入杭州,工诗,曾与苏轼唱和。当了元承赐号由京都汴梁返回金陵时,他送给了元一首诗,题为《佛印元公自京师还过金陵作诗赠之》。诗曰:“上国归来路几千,浑身就带御炉烟。凤凰山下敲篷咏,惊起山翁白昼眠。”诗中既露羡慕之意,又含戏谑之情。了元看了以戏对戏,依韵写了这首和诗作答。
可遵赠诗说了元“凤凰山下敲篷咏”,惊醒他这位在白昼中睡眠的山翁。了元的答诗也就从这写起。“禅和”,是禅和子的简称。
“禅和子”指参禅的人。诗说:你不是说我打搅了你这位山间老翁白天的睡眠吗?好,我就告诉你,白天打睡是很不好的,出家人白天应该用来诵经参禅才对。白天打睡的禅和子,修行太不到家了。你这位老翁,也是如此的无行僧呀!这些白天打睡的人,如果在梦中还去追求名利,疾走如烟,这就更不应该了。不过没关系,我这只是一种猜想,而且“梦中趋利”毕竟只是在梦中,并非就是事实。然而,一个出家人如果梦的真是“趋利”,这毕竟是不好的,因为,日有所思夜才会有所梦呀!了元这戏笔确是戏得妙,戏得巧。一句话,含有多方面的意思,让你这样想,那般思,想来思去,骨子里还是在谑你、戏你。第三句:“劝君抖擞修禅定”。这话也很有意思。“抖擞”,是针对“打睡”,要对方提起神来,振作奋发,不该再打睡了。而“抖擞”又是佛语,是“佛陀”的别称。《法苑珠林》卷一·一里说:“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自释迦牟尼起,便提倡僧尼修“头陀行”,其中有一项便是“常坐不卧”。“抖擞”一词用在这里,至宜至妙。另外,“禅定”一词用在这里,也极妥巧。“禅定”是针对“趋利”而发的。“禅定”也是佛语,指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弃除杂念,静思凝虑。“抖擞”的目的也是为了“禅定”。有劝有戒,有反有正,虚虚实实,确是谑戏的好笔墨。前三句都是说的对方,最后一句才说到自己。他说,至于我自己,已届老境,宛如已经长成的蚕儿,眠过了还得再眠。这当然也是戏语,其实他自己并没有昼眠,而且是事佛甚勤的。
两位好朋友,都是修持有加的禅者,又都善诗,你赠我答,你戏我谑,幽默诙谐,而又互相关心,真情挚意,尽在其中。两人的诗,都是极好的诗。
(摘自《儒道释诗汇赏》释诗卷 潘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