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孤山寺石榴花示诸僧众
白居易
石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色相故关行道地,香尘拟触坐禅人。
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白居易的一生,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士大夫出而事君、退而事佛的生活态度。在受贬任地方官时,他常和僧人交往,相处甚洽,很多寺院都有他的游踪。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他还在庐山东林寺附近建了一座“庐山草堂”,并参与了庐山东西二林寺僧人所结的佛社“二林僧社”的一些活动。在任杭州刺史时,西湖的孤山寺也是他常涉足的地方。一天,他看见寺中的石榴花正在艳艳地开放,便戏笔取调侃的口吻写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是对石榴花的描摹,把它比作女子的红巾。说在红巾的衬托下的女子,容艳新妍,占断(尽)春色,独得风流。中两句写“行道地”(寺院)的“坐禅人”(僧众),说他们面临着如花美女挑逗的考验。“色相故关”、“香尘拟触”都是说的是外界的诱惑就在身边。后两句是提醒佛徒们要有所认识,有所警惕。“瞿昙”,指释迦牟尼。“瞿昙弟子”,指“诸僧众”。“天魔”,即“欲界主”,他“憎疾一切贤圣涅槃道法”。“天魔女”,指以色相淫欲干扰佛法的妖女。“君知否?”以相与交谈提问的语气提请对方注意。“恐是”,意虽肯定,语却带疑,这是调侃的笔法。这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释门弟子们,你们知道吗?这该不是天魔女的化身吧?
调侃笔法,语藏机锋,诸僧众读罢自然会从轻松幽默之中悟到“淫戒”的用意,全诗充满喜剧的气氛,却又起着警醒的作用。(摘自《儒道释诗汇赏》释诗卷
潘人和)
自题月轩
僧德聪
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
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
德聪和尚俗姓柳,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结庐松江佘山,公元1017年(天禧元年)趺坐而逝。庐有“月轩”,他为之题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说:我这轩前有个辘轳,辘轳下有个冰盘在转动,所以我在轩里写诗,诗成时感到彻骨的寒冷。“辘轳”是汲水用的器具,这里借指“井”或“池”。“冰盘”是喻月,因为打水时“辘轳”在转动,所以也觉得水中月在转动。后两句即景发议说:多少人到这井边来看井中月,实际上看到的是月的影像,并不是真月,真月正在天上看他们哩。
这种心想看月而被月看的现象,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例如你希望儿子快快长大,而当儿子快快长大之时,你实际上也在快快地老去。愿望和现实往往都是不能统一的。我们常常以某种现象来安慰自己,而不知那现象本是一种假象。月有天上月,水中月,还有人自己心中的月。其他事物也都是这样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释教认为月亮不过是人们意识中的一个幻象,月即空,空即月。
(摘自《儒道释诗汇赏》释诗卷 潘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