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深入经藏】(23)            

除妄念经 ③

(除寻经)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的瞋念时,慈心观就是“其它对象”。当心中生起对无生命物的瞋念时,四大分别观就是“其它对象”。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的瞋恨时,应当修行慈心观,依照《降伏瞋恨经》、《锯子譬喻经》等的开示来修行。禅修者修行慈心观时,瞋恨就会消失无踪。因此,对引起瞋念的对象而言,慈心观就是“其它对象”。

《增支部》里《降伏瞋恨经》的开示如下:

“诸比丘,有五种降伏瞋恨的方法。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以这五种方法来将瞋恨彻底降伏。是哪五种方法呢?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慈心观……应当修行悲心观……应当修行舍心观……应当察觉自己对引起瞋恨的对象没有保持正念与反省……应当思惟每个人必须承受自己所造的业报……他应当如此降伏瞋恨。这就是降伏瞋恨的五种方法。每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将瞋恨彻底降伏。”

再者,当比丘对树椿、尖刺、草或叶生气时,他应当问自己:你在对谁生气?你在对地大生气呢,还是在对水大生气?或者问自己:是谁在生气?是地大在生气呢,还是水大在生气?

思惟地、水、火、风四大时,对无生命物的瞋恨就会消失无踪。因此,对于引起瞋恨的念头而言,思惟对象的四大就是所谓的“其它对象”。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或无生命物的愚痴念头时,与佛法相应的五项依止就是“其它对象”。

五项依止是:

一、 依照导师的指导而生活起居;

二、 学习佛法;

三、 研究佛法的义理;

四、 在适当的时候听闻佛法;

五、 探讨什么是因,什么不是因。

依靠这五项,或运用这五项善巧的方法,就能去除愚痴。

比丘也可以运用下列的方法来去除愚痴:

在比丘学习佛法时,可透过这样的思惟来使自己积极进取,他这样想:导师会处罚在应当学习的时间不来学习的人、不好好背诵的人、以及不背诵的人。

前往拜见道德崇高的比丘,请问他们说:“尊者,这个法的道理何在?这个法有什么含义?”如此能够去除疑惑。

前往大众听闻佛法的地方,细心地聆听佛法,渐渐就能明了许多经文的义理。

他渐渐能精通于辨别什么是因,什么不是因。他能够分辨:“这是某某现象的因,那不是某某现象的因。”例如:他了解眼根、色尘、光明和作意是眼识生起的原因,而不是耳识生起的原因。

再者,修行三十八种法门当中任何一种的人,固然能够去除恶念。然而,借着贪、瞋、痴的克星、死对头──也就是五种法或五种实修法──来去除贪、瞋、痴时,乃是将贪、瞋、痴彻底地去除。

就好像:用火把、泥土和树枝来打火,固然可以将火扑灭;然而,如果用火的克星──水──来灭火时,就能将火彻底地扑灭。同样的道理,用这部经开始时谈到的五种法来去除贪、瞋、痴时,就能将贪、瞋、痴彻底地去除。

关于经文中提到的“就像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能够用细的木钉将粗的木钉打掉、移除、取出。”细的木钉是心木做成的木钉,它比木匠要从木板中拔出来的那根木钉更细。粗的木钉是心木板或檀香木板中一根不调和的木钉。

比丘致力于开展增上心,他的心就像那块心木板;邪恶的念头就像那根不调和的粗木钉;而对不净观等修行对象的如理作意就像那根细木钉;借着思惟不净观等其它对象来去除恶念就像以细木钉来去除粗木钉一样。

这是注疏里的解释。 (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