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皮带束缚经(二)③
那时须婆如此请求佛陀详尽地解释:
“对于大师乔达摩简要说明而未详细阐述的这段话,我不了解其中的详尽含义。如果大师乔达摩肯为我说法,使我了知大师乔达摩所说的详尽含义,我将感到非常欢喜。”
为什么佛陀会以闻法者无法明了其话中含义的方式来说法呢?那是因为婆罗门通常很骄傲,他们自认为是一切人当中最有智慧的。如果佛陀一开始就详细地回答,他们可能会说他们早也已经知道佛陀所说的道理。因此佛陀先简要地回答,当须婆请求佛陀详细地说法时,佛陀才逐一地回答其问题。
在开始解释佛陀的回答之前,我想先讨论业果法则;这将使我们对佛陀所作的回答有更深入的了解。业果法则非常深奥,是凡夫很难清楚地见到的。它是佛陀教法的核心。要成为真正的佛教徒,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与深信业果法则;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地注意业果法则的解释。
根据佛陀的教导,一弹指之间就有数百万个意门心路过程生灭过去。每一个意门心路过程里有七个速行心。业就是在速行心剎那中形成。速行心剎那中的思特别称为业。但是《发趣论》的业缘章里提到:速行剎那中名法的力量(业力)也称为业。请先记住这一点。
业可以分为四种,即现法受业、次生受业、后后受业、既有业。
“现法受业”是指会在当生产生果报的业。“次生受业”是指会在下一生产生果报的业。“后后受业”是指会在下一生之后的未来生中产生果报的业。“既有业”是指所谓的“虽然有这种业形成,但是过去没有产生果报,现在没有产生果报,未来也将不会产生果报”。
在这些业里头,(一)、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一个速行心的思,不论是善的或恶的,都称为“现法受业”。就欲界众生而言,第一个速行心是七个速行心当中最弱的一个,它可能会在当生结成果报。若是没有在当生结成果报,则它称为既有业,意即虽然有这种业形成,但是过去没有结成果报,现在没有结成果报,未来也不会结成果报,而只是有业的名称而已。
(二)、达成目标的第七个速行心的思称为“次生受业”。就欲界众生而言,它是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二弱的。所谓“达成目标”是指完成布施等或杀生等目的。当这个思获得适当的助缘及受到前面那些速行心重复(习行)的资助时,就可能会在下一生结成果报。若是没有在下一生结成果报,则它称为既有业,即只是有业的名称而已。
(三)、在第一与第七个速行心之间那五个速行心的思都称为“后后受业”。它们具有潜在能力,可以在下一生之后的未来生中结成果报,例如在因缘成熟时造成投生,形成结生识剎那的五蕴等。只要它们还未结成果报,它们的这种潜在能力就还会一直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无论再经过多么长久的生死轮回,它们都不会变成既有业,直到般涅槃为止。
当第一个速行心的思由于未受到负面妨碍及得到殊胜助缘而具有效力,并且明确地以适当的优先业行生起时,它会在当生结成果报,如此称它为“现法受业”,因为当那个思如上述那样有效力时,它能帮助在同一速行剎那中的相应名法。由于它对未来展望的力量弱,并且由于缺乏其它速行心的重复(习行)资助,所以它的果报小,也不像另外两种业那样能期待到未来世的机缘。它只能在当生结成单纯的果报,不能造成未来的投生;正如不能结成果实的花只是单纯的花一样。相反地,另外那两种业分别能造成下一世与更远的未来世的投生,它们所结成的果报也比较大。
“若是不能结成果报”:业只有在适当的因缘条件聚合时才能结成果报;若缺乏适当的因缘条件,就无法在当生结成果报。以布施为例,若想要第一个速行心的思能在当生结成果报,布施者必须有德行,接受者必须是刚从灭尽定出定的阿罗汉或阿那含圣者,所布施之物必须是以正当的方法取得,布施者在布施前、布施时与布施后都必须有坚强的意愿与欢喜的心,他也必须对业果法则深具信心。如果这些条件不具足,第一个速行心的思就无法在当生结成果报。(摘自《转正法轮》帕奥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