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深入经藏】(63)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皮带束缚经(二) ⑿

接着请聆听第八个回答:

回答八

“然而,学生,在此有男人或女人不心怀嫉妒,对别人获得的供养、名誉、重视、礼敬、致意与恭敬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满怀妒忌。由于履行与从事如此的行为,身坏命终之后他投生于乐趣,乃至天界。然而,如果在身坏命终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天界,而是再投生为人,那么无论出生于何处,他都会具有影响力。学生,这就是导致具有影响力之道,即不心怀嫉妒,对别人获得的供养、名誉、重视、礼敬、致意与恭敬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满怀妒忌。”

我将举例来说明,优楼频螺迦叶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胜莲花佛的时代他是一位在家居士。有一天他见到胜莲花佛宣布狮子音比丘为随从者人数第一的大弟子;他感到非常欢喜,并且发愿自己也能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得到同样的荣衔。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累积了许多善业。

在此例子里,他对狮子音比丘获得的供养、名誉、重视、礼敬、致意与恭敬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满怀妒忌,而是随喜其成就:他全身充满了喜悦与快乐。这种态度带给他很大的利益,使他获得愈来愈高的生命。

就缘起法而言,如果他了知比丘只是究竟名色法的组合,则他的了知是正确的,是正见;因为从究竟谛的角度来看,只有究竟名色法存在而已,没有真实的比丘、比丘尼存在。他将究竟名色法看成是随从者人数第一的比丘,这是他的“无明”。基于无明,他发愿自己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成为那样的比丘,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就是“爱”。他执着那样比丘的生命,这就是“取”;事实上,由于不断重复而变强的爱就是取,他对那样比丘的生命有不断的渴望。为了达成那项愿望,他累积许多善业,那些善业就是他的行:他持戒清净,奉行布施与供养资具给佛陀与僧团,修行止禅,并且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的阶段。那些善业是无常的,一生即灭,但是它们在他的名色相续流里留下了业力。因此总共有五种过去因,即无明、爱、取、行、业。

后来他出生为马兴达之子,弗沙佛的同父异母之弟。他与另外两位兄弟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因此国王赐给他们供养佛陀与十万位比丘三个月的权利,作为酬劳。他们指派三位大臣安排佛陀与僧团的一切所需;他们自己则受持十戒,亲近佛陀,听闻佛法,一有时间就修行止禅与观禅。过去的那三位大臣在我们佛陀的时代分别是:频毗娑罗王、毘舍佉居士及护国尊者。

那三兄弟在天界与人界流转,到了最后一生,他们出生于族姓为迦叶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他们学习三部吠陀。后来三兄弟都出家为隐士。

在他们结发三兄弟当中,大哥优楼频罗迦叶与五百名弟子住在优楼频罗的尼连禅河边;河的稍下游处住着老二那提迦叶及其三百名弟子;再往下游处住着老三伽耶迦叶及其二百名弟子。

佛陀在仙人堕处度过第一次雨季安居之后,就前去造访优楼频螺迦叶。尽管优楼频螺迦叶警告佛陀说他们供奉圣火的屋舍里有毒龙居住,但是佛陀仍然选择在那里住。佛陀先后地以神通力降伏了两条吐烟与吐火的毒龙,优楼频螺迦叶因此很钦佩佛陀的神通,就提议要每天供养佛陀饮食。佛陀住在附近的一个树林里三个月,并且多次显现神通,等待优楼频螺迦叶心态转化、堪能听受佛法。最后佛陀决定直接说穿优楼频螺迦叶还不是阿罗汉,而且他所遵循的修行方法不能使他证得阿罗汉果,藉此来警醒优楼频螺迦叶。那时优楼频螺迦叶才认输,而且请求出家。佛陀要他将这个决定告诉他的弟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他的弟子们早已倾向于佛陀,所以都一起剃发出家,将螺发及作火供的器具都丢弃到河里。那提迦叶与伽耶迦叶见到从上游漂来的供火具与螺发,都赶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情况之后,他们也都跟随佛陀出家。佛陀在象头山为他们开示《燃烧经》──见《六处相应》──他们全部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与优楼频螺迦叶及其众弟子离开象头山,来到王舍城。优楼频螺迦叶当着频毗娑罗王及集会的人民大众面前,公开地宣称自己归依了佛陀。

他之所以被称为优楼频螺迦叶,一方面是为了与其它姓迦叶的人作区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优楼频螺出家的缘故。他原本有一千名随从弟子,他们跟随佛陀出家之后,还是一直追随在优楼频螺迦叶身边。每一名弟子又剃度了许多人,因此他们这一团比丘人数众多。

阿难尊者的戒师──毘罗咤狮子──就是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子。当优楼频螺迦叶归依佛陀时,他也随着归依佛陀。

后来佛陀在比丘大众中宣布优楼频螺迦叶是随从者人数第一的大弟子。这就是为何佛陀说:“就是业使得众生有高下之分。”(摘自《转正法轮》帕奥禅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