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不能离开不执著的原则,
可是不执著又不等于牺牲戒的原则
本次提要:
■
佛就是以方便度众生的,这个方便就是戒定慧,戒定慧犹如一鼎三足,去掉
了一只脚,还能摆得平吗?
■
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止观双运,就能凭定力往生
■
次第禅是每个宗派、每个佛弟子都要修的
■
只要戒,不要定不要慧,那只是戒的成就,而不是戒定慧的成就,也就只有
戒的知见,而没有定、慧、解脱的知见
■
持戒不能离开不执著的原则,可是不执著又不等于牺牲戒的原则
佛就是以方便度众生的,这个方便就是戒定慧,
戒定慧犹如一鼎三足,去掉了一只脚,还能摆得平吗?
有人说:“我们都是钝根,三藏十二部,能学得会吗?还是方便法门好。”整个三藏十二部都有方便啊,佛就是以方便度众生的,这个方便就是戒定慧。可是到了末法众生手里,又搞成了片面。
戒定慧三学犹如一鼎三足,你去掉了一只脚,还能摆得平吗?如果有一只脚是不需要的,佛当年何必讲“三学”呢?佛的方便没有错,如果宗派里的人,自想出一套方便来,离开了佛的教导,那就不是依法修行,而是依“我”修行了。
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
止观双运,就能凭定力往生
有一次我在无锡讲完法,中午要离开无锡,那天上午,我正在准备行李,突然来了个人问问题。他说自己是佛头(即唸佛大众的头头),唸佛多年,妄想还是止不住。有人叫他唸《佛说无量寿经》,唸了三千卷,又唸了三千卷还是不行,心里很苦闷,不知该怎么办。
刚好桌子上有只香炉,我就把这只香炉拿起来又放下去,对他说,“你看,我一放就放平了,假如香炉少了一条腿,就怎么也放不平。我年轻时知道《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宗三本主要功课。《佛说阿弥陀经》是叫你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叫你修止,止住妄念才能入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叫你修十六观境。有止有观,才是佛教的禅定。止观双运,就能凭定力往生。佛法是圆满的,你只抓一个《佛说无量寿经》,那不是香炉少了两条腿吗?你既不修止,又不修观,所以摆不平呀。”他听了非常高兴。
次第禅是每个宗派、每个佛弟子都要修的
如来教导: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而今天中国佛门普遍的风气是不修禅定,他们把禅定看成禅宗,认为我是学这个宗的,怎么去学禅宗?他不知道禅定的次第禅,是每个宗派、每个佛弟子都要修的。有人去寺院求学禅定,那里的师父说:“你要学禅定,去跟傅老师学。”
只要戒,不要定不要慧,那只是戒的成就,而不是戒定慧的成就,
也就只有戒的知见,而没有定、慧、解脱的知见
戒是很重要,戒定慧中戒是基础,没有戒的基础,一切都是空想。如今受戒的人虽多,能学戒持戒的人却极少,能学戒、持戒的确值得赞叹。可是基础打好了,要盖房子啊,不盖房子,就只是地基的成就,而不是高楼大厦的成就。只要戒,不要定、不要慧,只是戒的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只有戒没有定、慧,哪来解脱?虽然戒是保解脱,但五戒保人身,十善生天,仅仅是保证你不下三恶道。
如果光凭戒就能解脱,为什么释迦佛要教佛弟子修禅定?戒定慧不圆满,不能解脱,又哪来的解脱知见?即使你戒持得好,你只有戒的知见,可没有定、慧、解脱的知见。
持戒不能离开不执著的原则,
可是不执著又不等于牺牲戒的原则
如今有人还在戒里边搞片面。即使受的戒一样,可是讲戒的人讲的各有不同,结果又合不起来,连戒都不一定圆满。
比如说戒有开遮持犯,要懂得戒的开遮持犯才叫圆满。死板板的,只持不开,或者只开不持,都不能叫圆满。持戒不能离开不执著的原则,可是不执著又不等于牺牲戒的原则。要抓大方向,如果不开戒对你有利,开戒对你不利,那就绝对不能开。如果为弘扬正法度众生,在必须要开戒时,你死板板地不开也不对,因为弘法度众生的事业得不到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