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宗派都学,每个宗派的观点都保留,
又融合不起来,结果仍然是不圆满
本次提要:
■
进了佛门,就要放下我执,跟佛好好学
■
法无高下,对法都修不起平等心来,怎么成就
■
宗派的人度众生,把众生也分成了一派一派的,始终得不到圆满
■
每个宗派都学,每个宗派的观点都保留,又融合不起来,结果仍然是不圆满
■
有些人特别喜欢某个宗派,这是前辈子的爱好等流到现在
进了佛门,就要放下我执,跟佛好好学
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世俗的一切,那么就先入为主。等到他进了佛门,由于不学法,不懂得修行,也会把世俗一套拿进来,如果再大力提倡,一代传一代,就会形成一股风气。
我们来佛门是为了修行,而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这和世间人目的两样、性质两样。佛度众生有各种善巧方便,在摄引你进门的时候,只跟你提初步的要求,那个时候容许你保留自己的爱好。已经进了佛门,就叫你要放下我执,跟佛好好学习。
法无高下,对法都修不起平等心来,怎么成就
我有一个感触,佛教传到中国来形成了宗派,起源就是凭爱好。当初某一个法师,对某一部佛经特别喜欢特别爱好,天天念,专门研究。因为他特别爱好,在爱好上发展,容易获得心得。讲法,他也专门讲这部经,人们就称这是一个宗派。
法无高下,哪可以凭自己的爱好?爱好这部经,往往就疏远了那部经,也就等于忽视了那部经,那岂不是有慢法的罪?你对法都修不出平等心来,那怎么成就?即使你对这部经有爱好,研究得比人家深,但是你只懂得一部经呀,很自然的就形成了片面,也在法上分了高下。
宗派的人度众生,把众生也分成了
一派一派的,始终得不到圆满
每个宗派的人也想发菩提心,表现出来就是要发展自己的宗派。发展宗派的人必然会强调宗派,有人去度众生,就把众生都发展到他自己的宗派里去。这样就把众生也分成了一派一派的,始终得不到圆满。
宗派有宗派的特点,宗派也有宗派的好处,可是宗派也有宗派的弊端,至少宗派的成立,是人头脑里的思想,而不是佛的主张。而且越到后来越是发现宗派里的人烦恼难断,因为宗派里断烦恼的方法不全面,每个宗派仅仅是根据他所学的一两本经,其他经书里佛教导的断烦恼的法,他就不会了。
每个宗派都学,每个宗派的观点都保留,
又融合不起来,结果仍然是不圆满
有些人也感觉到佛法都是好的,光学一个宗派太狭隘了,所以他又学禅宗,又学密宗,又学净土宗,又学法相宗,又学天台宗,人们称他学得很广博。他想各个宗派都学一学,拼起来得到一个圆满。本来你只要学一个圆满的法就好了,现在这么搞,要十个宗派全学完,那不是比麻烦更麻烦吗?
而且各宗各派发展到后来观点都不同,宗派的初期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后期就是观点互不相通,你有这个水平把它们统一起来吗?那么你只能每个宗派的观点都保留。保留了十个观点,你又融合不起来,辛辛苦苦搞了一辈子,仍然叫不圆满。所以凡是人想出来的办法,都有漏洞的。佛一再说要依法不依人,哪怕他名望再高,被称为祖师大德,佛讲:不要因此而相信他的话。我们是佛弟子,我们只相信佛,我们归依是归依法,而不是归依人。
有些人特别喜欢某个宗派,
这是前辈子的爱好等流到现在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今天所作所为跟前世都有关系。因果中有个等流果,比如说你前辈子对道教信仰很深,今辈子你必然容易信道教,即使你这辈子佛教的种子先开花,先进了佛门,你也会在佛门里赞叹道教。这辈子在佛门里搞儒教的,可能他前辈子就是儒教里的老学究,一天到晚“之乎者也”,或许他前辈子考中了状元,所以这辈子总以为儒教了不起。哪怕他进了佛门,他习气难改啊,他也不讲佛法,因为他不爱好,他所谓的语录里,全是儒教。不说他有意在混淆,至少也是个习气的等流。可这就失去了佛弟子应遵守的三归依戒,也失去了佛弟子应具的身份。
同样的,有些人特别喜欢某个宗派,也是前辈子的爱好等流到现在。因为宗派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很长时间了,前辈子修禅宗的,这辈子也喜欢修禅宗,前辈子是念佛的,这辈子也喜欢念佛,前辈子是宗派观点的,这辈子也是宗派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