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宝剑比喻般若智慧,能断极细的烦恼
本次提要:
■ 善知识没错你不听,过失在你身上
■ 不要对修行不明不白的,就去坐茅篷、度众生
■ 即使见道了,也不能称“无事道人”云游四海,因为开悟以后,你才是真
正的修
■ 阿罗汉回小向大,仍要学菩萨法、行菩萨道,故仍是有学
■ 用宝剑比喻般若智慧,能断极细的烦恼
■ 佛门里某些人也受了玄学影响,听得懂就没劲,听不懂才是高
善知识没错你不听,过失在你身上
如今我们还在当学生,这一切都看不清楚,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靠善知识指路,使我们能够在见道之前,一开始路就没有走错,那就占便宜了,就不会走弯路了。善知识指路如果指错了,那是善知识的过失,佛也讲过,善知识指路没有指错,善知识没有过失。你不听他的,结果你走错路了,善知识没有过失,过失在你身上。
不要对修行不明不白的,就去坐茅篷、度众生
善知识今天给你指路,指导你修行,还不是通过这五道?一开始让你进入资粮道,慢慢加行道、见道,等你得到见道位了,你对修行就明白了,那个时候你可以去坐茅篷,你可以去度众生了,因为你一切都明白了。
这就是佛安排的道路,安排得好好的,哪像现在的人,什么都不明白就去闭关了!结果闭出毛病来。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闭关的人很受人尊敬,这是不错的,因为你是在修行嘛。有的人闭关很多年出来,头发长得披在肩上。佛的教导:出家人要剃除须发。你头发留得这么长,是不是作为你闭关的标志?从前在山洞里闭关,苦修行,什么条件也没有,还说得过去。现在闭关,准备一把剃刀,还是可以办到吧?那么你就照佛制规定,经常剃剃头呢,何必头发留得这么长!
即使见道了,也不能称“无事道人”
云游四海,因为开悟以后,你才是真正的修
所以你进入修道以后,你修行的路子就不应该再有错。如果你修行还是错误百出,可见你还没有见道。我从前听法师说,禅宗的开悟有理悟证悟,要证悟才能了生死。所谓见性成佛,见性是见佛性。成佛那是一点缺点都没有了,禅宗的开悟实际上只是五道中的见道,这是第三位。假如开悟的人,从此以后他就不修了,称为“无事道人”,云游四海,那就错了。开悟以后你才是真正的修,这是修道位。
阿罗汉回小向大,仍要学菩萨法、行菩萨道,故仍是有学
第五道,无学道。你修到烦恼已断,生死已了,没有什么好学的,就称无学道,因为你目的达到了,也就是证阿罗汉果了。假如你回小向大,在大乘上你还是有学,因为你要学菩萨法,行菩萨道啊,大乘要圆满佛道才是无学道。我们今天走的路是菩提大道,修的是大乘法,你没有断烦恼的基础,你不可能成佛的。因为你保留了烦恼,仍是一个凡夫。即使你发了菩提心,走上了大乘的路,你也是在学菩萨。我们从菩萨往世种种菩萨行的故事来看,行菩萨道的人水平很高啊,烦恼断得很好啊。
用宝剑比喻般若智慧,能断极细的烦恼
真正要做到没有烦恼,你必须要断掉我执法执。众生的执着心很厉害,执着最深的就是自己的烦恼。如果想行菩萨道成佛,你还得在断烦恼的基础上断习气。到成佛的一刹那要断掉极其坚固、极其厉害、极其难断的习气,所谓叫金刚习气。金刚习气用什么断?用金刚智慧断,金刚智慧就在大般若里。文殊菩萨手拿宝剑,这把宝剑是个形象化的比喻呀,文殊菩萨的宝剑叫般若剑,用宝剑来比喻般若智慧,意思就是说般若智慧能断极细的烦恼。
佛门里某些人也受了玄学影响,听得懂就没劲,听不懂才是高
五道里的每一道都离不开法,我常说,佛教是现实主义,佛教是辩证法。如果你脱离了现实,就不是佛教的精神。从古以来搞玄虚的人很多,历史上有所谓的“玄学”,佛门里也常有这样的人,因为中国的佛门一开始就受玄学的影响,听法要听很高很深的,那么你听得懂吗?就因为听不懂才高兴,(众笑)听懂了就没劲了。这就是中国佛门某些人的一个特点,因为堕在玄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