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尚未学会就认为“我就是佛”,
出了傲慢就自我陶醉
本次提要:
■ 有渐悟才能有顿悟,佛法尚未学会就认为“我就是佛”,出了傲慢就自我
陶醉
■ 不立语言文字,不等于不要语言文字
■ 众生有个习气,就是不愿把话说全面,这样本来面目就看不到了,造成误
解,矛盾也多
有渐悟才能有顿悟,佛法尚未学会就认为
“我就是佛”,出了傲慢就自我陶醉
顿悟是在渐悟基础上产生的,渐悟是量变,顿悟是质变,你没有渐悟,不可能顿悟,顿悟是渐悟的基础上快速度的前进。现在有些人看不起渐悟,称渐悟是渐修,顿悟叫顿修。这些人连佛法都搞不清楚,而且说法也是没有步骤的,办学应该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步步学上去才踏实啊。就说居士林吧,请法师讲经,法师会讲什么就讲什么,居士林经常有新进佛门的人,一开始就听“见性成佛,自性就是佛”,结果他以为“我就是佛”。法还没有学会,傲慢倒出来了,就是因为听法没有步骤。听得高了,再叫他听戒定慧,就不要听了,成了高高在上,自我陶醉。
不立语言文字,不等于不要语言文字
禅宗的“不立语言文字”,实际上并没有离开语言文字,你没有语言文字什么也没有。二祖向初祖求法,“弟子心不安,请师给我安心。”初祖跟他说:“你把心找出来我给你安。”二祖说:“弟子找心找不到。”初祖说:“我已经给你安心了。”那不都是语言吗?这些语言难道他一生下来就会啊?肯定从前学过法,才会讲这些法语啊,这些法还不是在文字里?后来禅宗搞了一本《禅门日诵》,也是文字啊,而且要“日诵”,那是天天用语言诵啊,可见禅宗并没有离开语言文字。之所以提这么一个口号,仅是一个善巧方便,怕你执着语言文字。
打个比方,孩子向妈要钱去买糖吃,妈说:“我没钱。”其实妈有钱,妈是好心,怕他再吃糖牙齿都蛀光了,是叫他放下执着糖的贪。所以说顿悟离不开渐悟,修证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引导。
众生有个习气,就是不愿把话说全面,
本来面目就看不到了,易造成误解,矛盾也多
可是后世人搞错了、搞偏了,法师也一代比一代没有把全面的意思讲清楚。我跟你们生活在一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连你们这些老同学都不肯讲全面的话,总要把我的话扣掉两句,弄到后来面目全非,尽发生误解。比如有一次,我说“这件事情,不应该这样。”有人马上说:“不对!”我就搞不清楚,他是说这件事情不对,还是说我刚才说的话不对?他少讲一个字,如果说:“是不对”,那就说明白了。知识分子我执很重啊,全喜欢搞这一套,我讲五句话,听的人脑子里转一转,滤一滤,说出来三句话,好像说这三句话就是老师五句话的意思。而且还加上他的意思,这么一搞本来的面貌就看不到了。这就是众生的习气,所以人世间矛盾会很多。
如果你能一步跨上二楼,也就用不着造楼梯了,就因为你跨不上,你只得按楼梯一步步走上去啊,这才最稳当,你少掉一格都不行,科学就是讲要有步骤有系统。说个笑话,从前有个伤科医生,没病人上门,他发愁了,晚上偷偷到邻居家,把楼梯的底下一格锯断,结果第二天早晨,有人来看伤了,因为楼梯断了一格,摔伤了。在佛门里讲佛法,可不能因为怕讲明白了就没人来请教了就不讲明白。
正确的理解,你不走楼梯也可以,现在科学发达,乘电梯你不感觉到是一步步走上去的,好像是一下子就到了。你以为是跳过,好比叫顿悟,其实你看看电梯的红字,还不是一楼一楼上去的?如果把法的实际、法的步骤抽掉了,那么你修行也架空了,还有证果的希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