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记
 
putixin.com
繁體中文
首页
政策理论
一日一读
佛学讲记
佛学禅定
佛教心理
动态报道
佛教故事
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7)

                               ——傅味琴

离开了佛的教导,就不是佛教

不受教的人是没希望的

  持戒持得好不好,也可以从人的文明、礼貌修养的素质上,身口意上去看。出家人还要讲威仪,偶然有点不清净,立即改正。如果身造恶,语言造恶,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那这个人可能连戒都不清楚。如果真懂的话,他必然会害怕,背因果要下三恶道。之所以不怕,因为他对戒要持哪几条,功德怎么修,恶怎么止,他都不懂。假如他明白,就是不听佛的话,仍然老一套,这个人很危险,佛都救不了,叫不受教。一个不受教育的人,社会上的人也好,家庭里的孩子也好,学校里的学生也好,是没希望的。

开悟就是开发根本智

  戒是很重要的。止了恶还要使心安定下来,要止住烦恼,还要止住妄念,那必须要修定。要开发无漏智慧,也必须要修定。戒定慧的慧,不仅仅是我们听法所得到的闻慧,而是由定开发的根本智。其实人们所说的开悟就是开发根本智,当然有小悟、大悟。开发根本智也是一点一点来的,不要以为开悟了,就了生死了,这里要好好研究,了生死是根据你烦恼断尽与否。

理悟可转根,证悟才能了生死

  中国古来开悟的禅师,有几个能了生死?因为这些前辈都已经走了,我们当然无从知道。我是讲究科学,讲究实在的,我们对高僧大德,绝对要恭敬,但恭敬要建立在辨别是非的基础上,恭敬是恭敬,是非要弄弄清楚,否则佛法搞不清楚,以某一个人为标准,那不是依人不依法了吗?今天我从法上讲,开悟有两种:一种是理悟,理悟的人也会发生变化,他容易放得下,很洒脱,还会转根,钝根转成利根,不完全是利根嘛,比原来要利一点。理悟是了不脱生死的,要到证悟才能了脱生死,不管你修禅定也好,不管你禅宗参禅也好,如果是理悟的话,不要错解认为生死已了,没这么容易。

离开了佛的教导,就不是佛教

  了生死的功夫哪里来?由禅定中来。什么宗派都离不开戒定慧,离开戒定慧,就不是佛教。人天乘,还要修五戒十善。佛教是释迦佛开始的,离开了佛的教导,这算什么教?如果你说是某某人叫我这样,如果某某人教你的不是佛的教导,这就不叫佛教,叫人教。如果你说我师父叫我这样,如果师父教你的,不是佛教的法,仍然叫人教,因为你师父是人不是佛。

今天能学到释迦佛的法,还算有福气

  东方琉璃世界有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天天在讲经说法,可是我们凡夫众生听不到学不到。我们这儿能学到的就是释迦佛的法,我们是释迦佛的弟子,所以要以释迦佛的教导为标准,这是现实。否则阿弥陀佛你也没有看见,他说法的声音也没有听到,你怎么修啊?修还是要跟释迦佛修的,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有这个人的,他讲的法有很多保留下来了,我们今天还算有点福气。

“诵”是自我研究,“禅”是为了亲证

  所以学戒,照规矩来说,你先受律仪戒,后受菩萨戒。学菩萨戒,不要以为可以不要律仪戒。禅定是每个佛弟子都要修。释迦佛教导,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禅定,念诵,相互调节,听法,念诵,思维,这都包含在诵里边。教理必须要学,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要得到成就,必须要亲证。诵是自我研究,禅定为了亲证。

没有前四度的基础,禅定是修不上去的

  修菩萨地,也必须以戒定慧为基础,所以说文殊五字真言的大科就是戒定慧,科就是总纲,按十地法中,是初二三四地。修菩萨法,就要依戒定慧修。初、二、三、四地在十地中来说是一个基础。基础修不好,上不上去的。五地修禅定,拿六波罗蜜来说,你不修布施,不修持戒,不修忍辱,不修精进,你这个禅定没有基础是修不上去的。

要修禅定必须先多学理论

  有的同学对禅定,他还没有产生欢喜心。有的同学想学禅定,可能有点等得不耐烦。傅老师讲啊讲,老讲下去,快教禅定吧!我不能不恰当地使你称心,教学要有严肃的态度,也就是说你们现在修禅定的基础比较差,要等你们把禅定的理论听多了,思想上比较开朗了,即使到那时,差不多所有的同学对禅定都产生了希有心、求法心,还只能一点一点地学。

培养人才,既要培养才,又要培养人

  要培养佛教人才,比培养佛学专家难得多。佛学专家只是研究一种学问叫“佛学”,培养人才既要培养才,又要培养人,你想一直学下去,我非常高兴,即使你现在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想慢慢觉悟提高了,你也会转变的。你能学五年走也好,到五年走的那一天,即使你跟我提个要求,要求我再把后面五年的法全教给你,也不可能,岂不把你胀死?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不光是培养才,还要培养人。我的眼睛是看人的,我这一生所做的工作,只有一件——做人的工作。

我是在利用各种方式教育人

  我曾在医院里从事心理疗法工作,充满着智慧的语言。比如我说你们年轻人要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记住两句话:把自己的快乐送给别人;别人有痛苦,你帮他解决一下。所以医院领导说:“咱们医院傅医生讲‘五讲四美’讲得最好。”其实我讲的是“慈悲”,我只是把佛教名词化成现代语言罢了。佛法能治烦恼病,能治心理上各种病态。如果你不接受、不欢喜,它就不起作用了。同样,心理治疗的作用也是建立在你对医生的高度信仰上,旁听是不起大作用的。全国各地来的病人经过20天的心理开导后,人都大变样了,修养品德、举止行动,谈吐风度全提高了。我从前慨叹地说:进佛门二十年的人还比不上我这些经过20天培养的年轻人。在他们回去后的来信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领导见他回来了,高兴地带他到同志们面前去,说:“你们看,他病确实好了,而且变得多有礼貌,多有修养。”真使我难忘啊!所以到今天,我都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方式达到一个目的——教育人。

佛法是救人,可不能成为名利的资本

  所以我在佛门里讲法,总是离不开戒定慧。好比你教人磨刀,磨得锋利,厨房里用来切菜,快得很,如果不把这个人培养好,他可以用这把刀,砍人的头。佛法是救人的,如果你不把掌握佛法的人培养好,释迦佛说过的,甘露有时也会杀人的,因为这个人利用佛法尽干坏事,你助长了他为名为利的一个资本。

人与法不相应,白费劲

  多少年来,我常听到背后有人说:“傅老师就是不肯把东西拿出来。”我不拿出来,死了带到棺材里去啊?我看你是什么人就给什么法。想取宝,就要看你有没有耐心。修行,法要跟人相应,不相应白费劲。

修菩萨法,要明白“自性无所缘”

  十地法以后要详细讲,今天稍微提几句。初地是欢喜地,主要修六度中的布施度,要明白自性无所缘,度众生弘扬佛法,包括你自己的认识,都要懂得一切法自性空,就像《金刚经》里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否则就不说成佛吧,见佛也难。《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然,你执相就见不到如来。

可别把众生引到执着的路上去

  有人在梦里见佛,好事情啊,这叫感应。可你并没有真正见到如来。你嘴里可以说:“我做梦看见佛了。”如果你心里念念不忘,“我看见佛了,我看见佛了。”你见到的这个相认为确实有这个佛,这就执着了。要有“见相非相”这种悟道的觉悟,这就是如来。

  所以修菩萨地,地地都要修“自性无所缘”,一切都是如影如幻,心不要有所缘而有所执。菩萨度众生是引路人,可别把众生引到执着的路上去。

(第四讲未完2001.3.28)

返回页首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