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挂是指一点点执著都要去掉
提要:
■ “一丝不挂”是指一点点执著都要去掉
■ 现量是不通过考虑的,所谓“当下”,就是指现量
■ 对自性三宝要深信承当,老是提醒众生烦恼重、业障重,
众生的心容易产生障碍
■ 父母“好心”的提醒,再加上自身神经脆弱,容易注意自己,
许多孩子变成了口吃病人
“一丝不挂”是指一点点执著都要去掉
禅宗说的“赤裸裸一丝不挂”,是什么意思?是指的一点点执著都要去掉,连一根丝丝那么小的执著也不准挂。一丝不挂了么当然是“赤裸裸”,这并不是指人的身体,而是指人的觉性,全都显露出来了。而且禅宗还有一句:要“当下承担”,就是你不能怀疑,马上就要深信无疑,当下担当得起。
现量是不通过考虑的,
所谓“当下”,就是指现量
前一个时期净慧法师来给我们讲法,也提到要现量。现量是不通过考虑的,通过考虑就不叫现量,也不是通过比较,通过比较叫比量,要当下,当下就是现量,想也不要想。比如突然问你一句话,“你有没有佛性?”你说:“我考虑考虑,我到底有没有佛性。”那就不行了,马上回答:“我有佛性。”佛在哪里?“佛在我心里。”你能成佛吗?“决定成佛。”考虑也不用考虑。如果你说:“我可能业障太重,成佛可能没希望啦,我通过我努力,也许有希望。”这也不行,完全是不经过考虑。
我说说笑话,点名了,“某某未来佛”,这个人答“有。”再点下一个“某某未来佛”,“嘿嘿,我不敢当,不敢当。”完了,你没做到当下承当,懂了吗?
对自性三宝要深信承当,
老是提醒众生烦恼重、业障重,众生的心容易产生障碍
我们对自性三宝要深信承当,最不好的就是老是提醒众生:你是众生、业障重烦恼重,老是这么提醒,众生的心容易产生障碍。而且心理力量变得非常微弱,力量又小又产生障碍,怎么冲得破?
父母“好心”的提醒,再加上自身神经脆弱,容易注意自己,
许多孩子变成了口吃病人
我举个例子,很多家庭,小孩子到五六岁讲话就开始磕磕巴巴,很多人最后成为口吃病人。哪种人不发展成为病人?就是父母不提醒他,他本身的神经功能非常坚强,神经不脆弱,个性非常豪放,不内收,不容易注意自己,容易注意外界,这种孩子不会变成口吃病人。
变成口吃病人的人大都是受了父母影响,父母算是好心,提醒他,“你说话怎么变成这样啦?难听死了。你要注意啊,你再不改正,长大变了磕巴子了,你有得苦啦,工作谁要你啊,老婆也找不到的,以后说话小心一点,注意一点。”他心理上就产生了障碍,首先有个观念,我说话磕巴;第二个观念:妈不许我磕巴;第三个观念,丢脸了;第四个观念,没得前途。
再加上自己神经脆弱,个性内向,心里越来越畏惧、恐怖,提心吊胆,又爱面子怕丢脸严重,那么各种各样负面思想都出来了:怀疑人家在取笑他,自卑感严重;自卑久了,反作用也出来了,狂妄自大,好比小皮球压下去,就要跳起来,往往心里在想:“哼,你们都看不起我,等着瞧吧,将来我总有一天干点大事给你们看看。”这话嘴巴不敢说,可是心里以傲慢来弥补内心的自卑,这叫自得其乐,逐渐逐渐变成心理病态。
由于过度提醒,过度注意,念念不忘:我说话别磕巴、别磕巴。还没有说话前已经给自己打招呼,提醒:这一次别磕巴哦。而偏偏这个东西,你不想起来倒是没有了,一想起来它马上来,越想越厉害,恶性循环始终跳不出来,一直到老。有的人还加上一个习惯势力,变了老磕巴。
去年过年前,来了一只电话,姓胡的,我称他老胡。这个老胡磕巴得厉害,当年咱们都是年轻人,他是磕巴子,我也磕巴子,他没好,我好了。我怎么好的呢?是通过两种因素:一个,我是研究心理学的,所有病态心理什么心理,我都是自学研究;一个,我以极大的时间训练说话,还不是这样子摆脱的?可是他就摆脱不了,心理上没有力量,再加上有障碍,很难摆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