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贪瞋痴是三种根本烦恼,从众生的心态、行为表现中分析,烦恼更多、更细
■ 没必要的念头就叫妄念,妄念跟烦恼有密切的联系
■ 打妄想的时候,都认为有必要,还喜欢
■ 起了烦恼,听烦恼的话,更加认为自己打这个妄想有理由
■ 在修行上不想求明白,不能起正念,这种心态也属于妄想
贪瞋痴是三种根本烦恼,从众生的心态、
行为表现中分析,烦恼更多、更细
“众生乃性同三宝,而相不同”。众生跟三宝性上相同,因为众生有自性三宝,可是形相上并不同。“所不同者,皆因烦恼妄想,如一锅水能照,下加火烧起蒸气,即不能照,另一心太执著,如水成冰,固而不能照”。烦恼三毒就是贪瞋痴,再开出来成为五种根本烦恼,再广开那是更多更多。这还只是一个归纳的总纲,如果我们从众生的心态以及行为表现和生活中的矛盾来分析的话,里边的烦恼更细致,所以我常说:心理情绪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没必要的念头就叫妄念,
妄念跟烦恼有密切的联系
妄想呢?一般称为妄想杂念,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杂念就叫妄想。这样理解还不够具体,要了解具体,你要深刻的去体会。冒出来的念头,也就是你的心理活动,如果没有必要的话,这就叫妄念,虚妄就是没有必要嘛。妄念跟烦恼是有密切的联系的。
打妄想的时候,都认为有必要,还喜欢
有时我们认识到:我这种胡思乱想没有必要吧。这只是认识到,可是你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你是依着必要的心态去想的。简单的说:一个人打妄想,他会一直打下去的,如果他认为这些念头没有必要,他就会停止。他一直打下去,想了还要想,推动他去想的就有个动力,内心里有个观念:认为我有这个必要去想。有时候还喜欢胡思乱想,喜欢想入非非,有时候想过去想未来,有时候想得简直停不下来,像编故事那样,一个境一个境这样想下去,他已经是喜欢打妄想了。
起了烦恼,听烦恼的话,
更加认为自己打这个妄想有理由
还有一种情况,在打妄想的时候,如果参加了烦恼进去,那他几乎肯定是认为有必要的。因为烦恼做主了嘛,他听主人话,就像仆人听主人话,主人叫他这么去干,他当然必须要去干。所以如果起心动念带了一点烦恼进去了,这个人的心态就是:我必须要这么想,必须要这么说,成为一种必要性。念念都认为自己所打的妄想有理由。
如果是确实有理由呢,那更加理直气壮了。如果这个理由是烦恼的理由呢?也成为一个理由,有理由嘛当然有必要说,因为我有理由总要说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人们总是说“你有什么道理,你说嘛。”可是当他说道理的时候,人家往往就发现这些都是烦恼的道理,因为说话的人是站在烦恼立场上说话的。假如别人听不进去,别人也有道理也要说了,那么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假如别人也加入了烦恼的因素,这样子就成了烦恼的斗争。
假如有一天觉悟了,想想:我刚才所想的没有必要吧,刚才这么样做法、这么样说,也没有必要吧。既然没有必要,念头起来了就叫妄想。这个跟我们学佛法不深入,法义还不太懂有关。法听是听了,要通过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叫思维。学了法要多多思维,这跟前面讲的起心动念是两码事,不能把思维说成妄念。
在修行上不想求明白,
不能起正念,这种心态也属于妄想
修行人应该有更高的认识。比如今天有个苍南的居士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答的,能够一节课里边讲完,还算快的。这三个问题,我看是千千万万人的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啊,可是极少有人提出来,他想弄清楚这三个问题,还是有智慧的。其他的人呢?也没有弄清楚的要求,那就是糊里糊涂了,而且他们宁愿这样糊里糊涂下去,从来不想弄清楚,也就是从来不起正念。而他们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正念,在修行想成就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心态也可以列入妄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