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69-7(总第403)

─────────────────────────────

◎ 傅味琴 讲于 2003.10.9

不管什么法门,都要修戒定慧,断贪 痴

提要:

  • 不管什么法门,都要修戒定慧,断贪瞋痴

  • 要想成就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要把所有的苦,哪怕微细的苦,以及苦的因都要观清楚

  • 把问题看清楚要靠智慧,智慧从观察中出生

  • 修行人要以佛法的智慧觉悟为准则来观察一切

  • 在佛弟子看来,世间乐都有漏洞,都是苦

  • 在世俗里观出美来,还能了生死吗?

  • 像法藏比丘那样的妙观察才叫妙观察智

不管什么法门,都要修戒定慧,断贪瞋痴

假如有人想了:我要往生琉璃世界呢?琉璃世界也叫你修慈悲喜舍,药师佛假如没有慈悲心,那怎么叫药师佛呢?医生没有慈悲心,他怎么看病?即使现在看病要挂号要付钱,但是他在给你看病的时候也有慈悲心啊,他也是尽量想把你病看好啊。如果只想着赚钱,他还能看好病吗?所以啊不管什么法门,不管哪个净土,都要修戒定慧,断贪瞋痴。

要想成就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要把所有的苦,哪怕微细的苦,以及苦的因都要观清楚

咱们不过是今天讲到阿弥陀佛,就以阿弥陀佛的净土来说一说。大家都知道阿弥陀佛是妙观察,因为法藏比丘发愿愿力成就的极乐世界。那么法藏比丘为什么要发愿愿力成就极乐世界?他以什么水平能够真正形成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是极乐,极乐世界一点没有苦,他到底以什么水平实现的啊?

就是要有这么一个水平:他要把所有的苦全看得清清楚楚,全要摸得很熟,哪怕像尘沙那么小的苦,他也要彻底明白,否则的话怎么叫做极乐世界没有苦呢?没有苦,就是这些苦都给法藏比丘愿力消除了,那么凭什么消除呢?如果他不看得透、不看得清楚,他能够全部消除吗?所以法藏比丘成就极乐世界,他的水平已经达到哪怕微细微细的苦,他都明白,包括不明显的隐蔽的苦,乃至于包括苦的因,包括以后会产生的苦,诸如此类,全部包括在里边,他无所不知,要这样的水平,才能够成就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苦的极乐世界。所以不容易啊。

把问题看清楚要靠智慧,智慧从观察中出生

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当然靠的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能做得到吗?比如有许多事情,别人看不出这里边有漏洞,可是有人就看得出来,那么肯定这个人比那些人智慧大,这是肯定的。

法藏比丘能够把所有的苦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大智慧,靠什么呀?靠观察嘛。有时候手摸还摸不清——这是打打比方啦——你手这么一摸:没了。那么你用眼睛看:哦,在那一边。所以全靠观察,观察出智慧。

修行人要以佛法的智慧觉悟为准则来观察一切

在修行过程中,修行人的观察,当然他是根据他的觉悟为准则,如果没有觉悟,就好像世间上人来看,有时候要看错的,不是肮脏嘛看成肮脏,不是芝麻嘛看成芝麻,不是苍蝇嘛看成苍蝇,经常要看错的。所以这个观察也得有个标准。

在佛弟子看来,世间乐都有漏洞,都是苦

世间上人看来是快乐的,但是佛弟子懂法的人看来:这个快乐有漏洞,将来要受苦的。你没有标准,你也认为这些是快乐的,把这些拿来成就一个“极乐世界”,那么这个“极乐世界”也是有漏洞的。快乐到后来全受苦啊,更谈不上什么了生死了。

在世俗里观出美来,还能了生死吗?

那一年我住在深圳一个学生家里,她的女儿呢一直拖我到客厅里去坐坐,去看看电视。她问我,“傅老师,你看她们在干什么事情?”我说:“我不懂。”“她们在选美。”“哦,选美。”她说,“傅老师你看,这几个人哪一个最美啊?”我说:“一个也不美。”“总有一个比较美的了。”我就跟她说,“如果我看出美来,我还能了生死吗?”

像法藏比丘那样的妙观察才叫妙观察智

所以“妙观察智”,对这个“妙观察”,要搞搞清楚。不是你以为美就美,不是你以为好就好,要像法藏比丘那样的妙观察才叫智慧,才叫妙观察智。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