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1)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一部 正见

一、了解心

在禅修中,我们努力增长正念,以便能不断觉知,以精进与耐心去做,心会变得稳固。然后无论我们经历何种欲境,不管是可爱或可憎的,无论是欢喜或沮丧反应的心境,我们都将清楚看清它们。境是一回事,心是另一回事,它们是分开的两件事。

认出境是境、心是心,才会获得自在

我们为某事触心而感到高兴时,便想要追求它。当某事令人讨厌时,便想要避开它。这是没有看见心,而去追逐外境。境是境,心是心。我们必须区分它们,认出心是什么,境是什么,然后我们才会自在。

当我们因某人严厉地对话而感到愤怒时,那意味着自己被外境迷惑而跟着它们走;心被外境攫获而随情绪流转。请了解,我们经验到的这一切外在与内在事物都只是假象而已。它们一点也不确定或真实,追逐它们,会使我们迷失自己的方向。佛陀希望我们禅修并看见它们的实相——世间的实相。世间事六欲境,欲境即是世间。

若我们不了解“法”,不认识心,也不认识境,则心与它的对象就会混在一起。然后便会经历苦,并感到心是痛苦的。我们感到心在游移,不受控制地经历各种不快乐的情境,变成各种状态。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许多的心,只有许多的境,若不自觉,不认识心,便会随着这些事情流转。人们说:“我的心不快乐”,或“我的心散乱”,但那并非事实。心不是任何事,烦恼才是。人们以为心不舒适或不快乐,但其实心是最舒适与最快乐的东西。当我们经历各种不圆满的状态时,那不是心。记住这点:当你以后经历这些事时,记得阿姜查说“这不是心”。

真实的心是光明与清净的

我们正在练习达到心——“本心”。这本心是不受条件制约的。其中并无好或坏、长或短、黑或白。但我们却不满足于维持这颗心,因为我们并未清楚看见与了解事物。

“法”超越世俗心的习惯。在我们训练良好之前,可能会将正确误认为错误,而将错误误认为正确。因此需要闻法以增进对“法”的了解,以便能在自己心中认出“法”来。愚痴在心中,理智在心中;黑暗与迷惑存在心中,光明与智慧也存在心中。

就如你屋里有沾满灰尘与油脂的脏盘子或脏地板,使用肥皂与水便能清楚污垢。当污垢去除时,你就会有干净的盘子或清洁的地板。在此,被染污的事物是心,当我们正确修行时,就如将脏地板弄干净般,会发现一种清净的事物。当擦掉污垢后,清净便会显现,它只是受到尘垢的遮蔽而已。

自然状态下的心——真实的心,是稳定与无染、光明与清净的。它是因为遇到欲境,受到好恶的影响,才被蒙蔽或污染。心并非原本就不净,而是因为不如法而行,才会让外境有染污它的机会。

本心的本质是不动摇的、平静的。我们不平静是因为受到欲境的刺激,以致成为后续变化心所的奴隶。因此,真实修行的意思是设法返回本来的状态——“本源”。它是找到我们的老家,不随各种外境而动摇与变化的本心。它原本便是究竟寂灭,是我们本自具足的。

二、了解境

不平静的因就在我们心里,当受到内、外境迷惑时,它们便会显现,我们必须做的是依据正见去训练心。因为我们并未正确地看见,所以才会走上另一条路,因而经历各种诸如太短、太长或太什么的事。“正确”意指在我们的一切经验——身与心中,看见无常、苦与无我三相。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