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1-1) (总第01)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6.22)

 

自己修持也好,
度众生也好,首先从戒开始

提要:

  • 比丘戒是在五戒基础上的提高,也没有离开杀盗淫妄四条根本戒和放逸戒

  • 进了佛门不听佛法,仍然分别执著,就冲掉了平等心,背离了佛法

  • 授戒的人,本身必须具足这个戒,才能给人授戒

  • 佛说以戒为师,自身不懂戒、不持戒,就没有资格为他人授戒

  • 自己修持也好,度众生也好,首先从戒开始

  • 五戒是尽形寿受持,受了戒要终身持

比丘戒是在五戒基础上的提高,也没有离开杀盗淫妄四条根本戒和放逸戒

今天我们讲《律海十门》其中的《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五戒是居士戒,五戒,前四戒是根本戒,酒戒是放逸戒。在比丘戒里边,杀盗淫妄也是根本戒,所以比丘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提高,要求更加广大细致,也就是说比丘戒要求更加高,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四根本戒跟放逸戒。既然要求更高、更广大,所以难免和居士五戒有区分的地方。

进了佛门不听佛法,仍然分别执著,就冲掉了平等心,背离了佛法

众生进了佛门,仍然没有离开分别、执着、颠倒,所以不听佛法,就经常会弄错,至少会产生思想上的错见。每个地方都从分别去发展,发展到后来,分别心越来越大,分别到最后,更是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由分别而冲掉了平等心,由分别而产生了新的阶层,完全背离了佛法。

授戒的人,本身必须具足这个戒,才能给人授戒

五戒,四根本戒加上一个放逸戒,是比丘跟居士都应该知道的。将来你们成为比丘,自然会给居士们授归依戒,乃至于授五戒,如果你五戒都不懂,比丘戒里边的四根本戒、放逸戒,你也持不好,那么给居士们授五戒的时候,你就不够资格。并不是凭比丘这样一个身份,就能够给居士授戒的,比丘如果改变了性质,比丘的身份就不存在了。要保持真正的比丘身份,那就要不改变性质,这个性质就是:你给别人授戒的时候,你必须自身具足这个戒。

佛说以戒为师,自身不懂戒、不持戒,就没有资格为他人授戒

有些人已经变了质,自己在犯戒,受了戒也不学戒,对自身的戒搞不清楚,连五戒都搞不清楚,持得也不清净,那怎么可以给居士授戒呢?这是要非常严格的。为什么对戒必须这么严格呢?因为佛涅槃了,以戒为师,师是最最重要的,以戒为师,当然戒也是最重要的。

自己修持也好,度众生也好,首先从戒开始

“近事”,居士又称“近事”。“分别”,就是把五戒一条一条分别的说说清楚。要把五戒说得很细,就要分别而说,每一条都说一说。“门”,从我们自己修持来说,这是一个修持的门;如果去度众生,这是一个度众生的门。所以自己修持也好、度众生也好,首先要从戒开始,首先使众生进入律仪,然后才能使众生进入涅槃。

五戒是尽形寿受持,受了戒要终身持

五戒是尽形寿受持。尽形寿,就是终身的意思。你现在是人的身体,这个身体什么时候完?你的寿命什么时候完?你死了才完。那就是说受了五戒要终身持,一直要持到你老死为止。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


皈依佛法僧 尽形持五戒

不杀不盗取 不淫不妄说

不饮用诸酒 终身无违犯

并供养三宝 和尚阿阇梨

一切如法教 奉行无违逆

于上中下座 三业常恭敬

复方便勤求 坐禅及诵经

乃至诸学问 劝助作福等

广开涅槃路 闭三恶道门

菩提戒之基 增长正业行

从初地至十 菩提道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