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乘的人,身口意要契合六度
我们作为学大乘的人,身口意要契合六度。六度,布施度、持戒度这两度,咱们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讲忍辱度。
闯祸、功德被破坏,往往都是由于不能忍辱
我们要把忍辱修好。往往一个人闯祸,或者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功德被破坏,前功尽弃,都是由于不能忍辱。容易冒火以及不能忍辱在年轻人身上特别严重。实际上,你不能忍辱也是烦恼,非但是瞋烦恼,而且是傲慢。年轻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态:不服气,跟你比一个高下。不管是吵架还是打架,全都来自这个原因。往往为了一句话、一件小事情就吵起来,中途能忍一忍,那么还好一点,如果不忍,越吵越厉害,瞋恨心也就越来越大。
记得我年轻时候到过辽宁省一个学生的家里,因为那个地方是农村,他们安排我住在一个本地的老师家里,因为老师家里比较整齐一点。有一天晚上,这个老师跟我谈谈,他很受启发,他说:“我回忆我这辈子,有很多事情都是被我冒火毁坏了。”
要修忍辱,必须要制怒
那个时候我还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是电影里看来的:林则徐对那些卖国贼非常气愤,他一拍桌子,桌子上的茶碗跳了起来,从前的茶碗都是瓷做的,掉在地上,摔碎了。林则徐这个时候转过身,看见背后墙上挂着他自己写的两个字,“制怒”,他火气就下去了。旁边一个仆人来给他扫地、抹桌子,林则徐把抹布拿过来,自己抹桌子,这个镜头就表示林则徐这个时候冷静了,把怒制服下去了。所以要修忍辱,必须要制怒。
忍又称安忍,能忍就能安,定力就不容易被破坏
忍也叫安忍,一个人能安忍的话,他的定力就不容易受到破坏。能够忍就能够安,不忍,你也安不下去。
生活的苦、修行的苦,
只要能增长善根功德的都要忍
比如说咱们居士,也很苦的了,这个苦你也要能够忍,家庭里有各种各样繁杂的事情要你去搞好,修行路上也有修行路上的苦,天天要念经、修禅定,还要出去听经,也很辛苦的了。但只要是好事,对我们有利益,能够培植我们的善根,我们都要忍,哪怕苦也要忍。千万不要,“天太热了,我今天禅定不修了,我今天念经不念了。”那你对热就忍不住。天冷了也是如此,躲在被窝里不想爬起来,你对冷也是忍不住。所以只要是在修行路上行善的,再辛苦我们也要忍,因为我们修行就是修这个功德嘛。
善恶要分明,有意义、善的,要忍;
没意义、不好的事情,就不必忍
第二点,善恶要分明,有意义和没有意义要分清楚。有意义的、善的,我们要忍;没意义、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必忍了,因为这种事情你再做下去,你过失会越来越大。所以在不好的圈子里,我们不能“忍一忍,再忍一忍”,而是应该马上离开,马上跳出来,这是在智慧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