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讲记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19-2)(总第141)

───────────────────────────────

傅味琴 讲于福鼎清净寺 2012.12.29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寺院不是香火庙,
而是教育众生的高等学府

提要:
 ·佛教就是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变好,现世就能得到幸福,离苦得乐
 ·接受了佛陀的教育,再去教育别人,这就是菩萨
 ·寺院不是香火庙,而是教育众生的高等学府
 ·培养人才最要紧,寺庙天天忙死人是颠倒
 ·众生心里起的念头,差不多都是贪瞋痴,都是虚妄不实,故称为妄念
 ·人到死的时候才知道,一辈子辛辛苦苦都是白忙
 ·修行人吃口苦饭就可以了,要那么多,说白了是你贪瞋痴的需要


佛教就是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变好,
现世就能得到幸福,离苦得乐

那么学佛法学些什么呢?总的来说,佛教导我们怎么样变才能变好,主要是学这个,讲的完全是人生的道理。你要等死了以后再变好,谁知道能不能办得到?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样样都推到死了以后,这不是佛的精神。佛的精神叫你今生就要得到幸福,离苦得乐,那么你今生就要变,当然这是通过教育的作用。所以佛是一个大教育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包括小孩子,风气很不好,说到底还是现在的教育工作没做好。

接受了佛陀的教育,
再去教育别人,这就是菩萨

我是有这么个希望,希望我们今天接受了佛陀的教育,明天我们也去教育别人,这最伟大了,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个名称叫作“菩萨”。这样以来,伟大的佛教、伟大的正法,很快就能传布开去,整个社会都变好了,这多好啊。

寺院不是香火庙,而是教育众生的高等学府

人都会受环境影响的,环境不好,你也会变坏;环境好,你也会变好。你们做父母的也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上学,都是要找一个好的学校上学,免得变坏。可是你们做父母的就没有想到,你找的学校不见得完全好。那么你要问我,“你说最好的学校在哪里?”最好的学校,里边念的书全是佛的教育,这才是最好的学校。

现在佛门里有许多表面现象,你们不要认为这是佛教。佛教不是香火庙,香火兴起来了不等于佛教兴起来了。真正讲起来,寺院是高等学府。如果这个寺院天天在教育众生,讲经说法,这就对了。

培养人才最要紧,寺庙天天忙死人是颠倒

现在很多寺庙天天忙死人,我就想不通,到底活人重要还是死人重要?天天忙死人,不忙活人,你说颠倒不颠倒?死人会讲经说法吗?培养人才最要紧。我们都是可以培养成人才的人,就是受外面的影响太多了,迷迷茫茫。所以你们做父母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想去找一个最好的学校,就到这儿来吧,我们这儿的学校,这些学生一天一天都在变好,而且环境也不会有坏的影响。

众生心里起的念头,差不多都是贪瞋痴,
都是虚妄不实,故称为妄念

众生心里起的念头,差不多都是贪瞋痴,称为妄念。为什么贪瞋痴称为妄念?妄就是虚妄不实,你将来总会扑空的。世间上人说的烦恼,只是说“我心里很烦”,他们称这种叫烦恼。其实烦恼多得不得了,归纳起来就是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

人到死的时候才知道,
一辈子辛辛苦苦都是白忙

我们起心动念,无非是贪瞋痴。我听说有一个人买了一百只小鸡,他对小鸡充满希望,想着:小鸡长大了变大鸡,大鸡卖掉,再买小鸡,小鸡长大再卖掉,买小鸡……,啊,这样我就变了大富翁。他越想越高兴啊,正躺在床上这么打妄想,头顶的屋梁挂着一袋谷子,一只老鼠爬过来,把绳子咬断了,这一袋谷子掉下来,这个人就死了。人到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辛辛苦苦忙个一辈子,都是白忙。

修行人吃口苦饭就可以了,
要那么多,说白了是你贪瞋痴的需要

说“这是现实生活需要,不可逃避现实”,现实生活需要那么多吗?说白了是你贪瞋痴的需要。真正修行人说到底很容易去掉贪心的,一句话就够了,“吃口苦饭就可以了”,那你还贪什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