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26-1)(总第178)

───────────────────────────────

傅味琴 讲于苏州虎丘书院 2016.5.28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才能得自在

提要:

  • 每位菩萨都很自在,关键在“观”字上

  • 众生愚痴,看问题都看错,人生路上充满了痛苦。以佛的智慧、觉悟去观,那就不会错

  • 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才能得自在

  • 世间上东奔西走,追求的无非是名利

  • 追求的名利再多,死时也带不走

  • 过去如梦,好梦不必留恋,坏梦也不必恐怖

  •  

    每位菩萨都很自在,关键在“观”字上

    “观自在菩萨”,众生不自在,菩萨自在。非但是观自在菩萨,其实每位菩萨都很自在,关键在一个“观”字上。菩萨是怎么观的?而我们又是怎么观的?观就是看,我们是怎么看问题的?通过看问题,我们怎么去了解人生?我们的观,跟菩萨的观不同在哪里?

    众生愚痴,看问题都看错,人生路上充满了痛苦。以佛的智慧、觉悟去观,那就不会错

    我们看看《金刚经》里怎么说的,《金刚经》里的四句话就是叫我们怎么去观。如果不以佛法的觉悟去观,就会受迷惑,人生的道路也不平坦,人生的痛苦就是这么来的。佛法的观是觉悟的观、是智慧的观,以佛法的觉悟和智慧去看人、看自己、看我们人生的道路,那就不会错。

    我们是求智慧求觉悟。为什么要求智慧和觉悟?因为众生迷茫,迷茫是从愚痴来。因为愚痴的缘故,看问题都看错,人生的路都走错了,那还有好结果吗?人间很多很多的苦,都是看人生的路看错了。

    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才能得自在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有造作,有作为。我们在社会上做种种的事业都是有为法,是我们通过造作得到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怎么样去观,才能得自在?那就要照《金刚经》的观法。

    世间上东奔西走,追求的无非是名利

    我们的劳动能使我们生存,也能贡献社会,这都是好的,可是你一追求,追求得不放,成了执着,那就不好了。说白了,你追求什么?无非是追求名利。

    从前乾隆皇帝下江南,老和尚陪着,往山上走的时候,乾隆皇帝问老和尚:“老师父,现在叫什么?”回答说:“步步高升。”皇帝听了很高兴啊,赞叹他很有智慧。从山上走下来了,又问了;“老师父,现在叫什么?”老和尚说:“你的后面比前面高。”喔哟,皇帝更高兴了。

    乾隆皇帝又问了:“请问老师父,现在太湖里有几条船?”这个题目难了,这怎么数得清呢?老和尚说:“只有两条船。”皇帝说:“这么多船,为什么说只有两条船?”“船虽然多,只有两条,官船为名,商船为利。”

    追求的名利再多,死时也带不走

    你们今天能够学佛法,这是你们的觉悟,如果你们不学佛法,还不是在名利场中度过一生吗?名利,你死的时候带得走吗?说:“留给儿子。”把财产留给儿子的不是好爸爸,他得到了你的财产,将来就像旧社会的花花公子,没出息的。

    过去如梦,好梦不必留恋,坏梦也不必恐怖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过去如梦,醒来了,好梦也过去了,坏梦也就没了。有的人醒来,知道这是梦,也就不在乎了。可是很多人醒来,明知道这是梦,还有留恋。梦醒了,如果是做好梦,“哎呀,最好再做下去” ,如果是做坏梦,心里起恐怖。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了,你何必执着?何必再去留恋、恐怖?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