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听闻正法要作佛法难得闻想,佛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提要:
·听法要一心听,不要打妄想,妄想无非是贪嗔痴,平时就练习不打妄想的能
力,临终一刹那才能一心不乱,才能入定
·听闻正法要恭敬,要把说法者作大师想,但也不能把法师称为大师
·有人喜欢大,我就喜欢小,还是做小的好,大了易起傲慢心
·听闻正法要作难得闻想,佛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听到大菩萨种种难行能行的事不要怕,佛说可以渐渐小小行,如果你怕了,
会退菩提心
·听闻正法不要贪多,造成学而不修,也不要学世俗人那样什么都学,学得太
杂
听法要一心听,不要打妄想,妄想无非是贪嗔痴,
平时就练习不打妄想的能力,临终一刹那才能一心不乱,才能入定
掉悔,听法要一心听,凡夫难免打妄想,可是不要打得太多了。所谓妄想,无非是贪嗔痴。平时我们就要练习不打妄想的能力,这样临终一刹那才能达到一心不乱而入定,往生极乐世界是靠定力往生的。有个老太太临终时眼睛始终不闭,子女们问她还有什么心事,她朝后门外面看看,子女到后门一看,外面晒了一条裤子没有收进来,(众笑)这就是打妄想了。所以你们千万不要留恋家,留恋家、离不开家,怎么往生呀?
听闻正法要恭敬,要把说法者作大师想,
但也不能把法师称为大师
第三个要恭敬:说法者作大师想。大师就是佛,说法的人上座说法,是代如来宣化,是如来的代表,你对他要作大师想。下了法座,他还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法座不能随便坐的,只有讲法的时候才能坐。
在佛门里只有佛才称大师,现在佛门有些地方,尽是称大、称高。法师这个称呼已经够高的了,有人还嫌不够高,把法师改称大师。很多人也把藏地的喇嘛都称为活佛了,名称都乱了。
有人喜欢大,我就喜欢小,
还是做小的好,大了易起傲慢心
我就喜欢小,我22岁进佛门,24岁上五台山,那时大家都称我小傅,到了五六十岁,人家还称我小傅。我是特别高兴,因为这表示我还小了。假如称我老傅或是傅老,(众笑)我就会想,老的后面就是死啊!为什么人总喜欢别人来抬高自己?平易近人,做一个普通人,自由自在的,不好吗?希望大家不要做大,还是做小的好,有句老话,“若要好,大作小”,大了易起傲慢心。
听闻正法要作难得闻想,佛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佛法难得闻想”,佛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听法不专心多可惜啊,而且时间也浪费了。
听到大菩萨种种难行能行的事不要怕,佛说可以渐渐小小行,
如果你怕了,会退菩提心
第四个要“不怯”,听到大菩萨种种难行能行的事情不要怕,佛说可以渐渐小小行,一点点来。如果你害怕了,会退菩提心。
菩萨,尤其是大菩萨,确实是难行能行。但要说明,佛经里讲的许多事情都是比喻,并非叫你真的这么去做。比如佛经里讲“杀父杀母不下五无间地狱”,这个父母是指“无明”和“贪爱”。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就起源于无明和贪爱,灭了无明和贪爱当然不下五无间地狱。如果你搞错了,真的把父母杀了,能海上师说,“父母也死得太冤枉了。”
听闻正法不要贪多,造成学而不修,
也不要学世俗人那样什么都学,学得太杂
第五个要“不贪:不贪多,学而不修行”,不要贪多,造成学而不修。有人可能会想,“前面叫我们要多听法,这儿又叫我们不要贪多听,这不是矛盾吗?”这里讲的不贪不是叫你们不要多听法,而是指不要像世俗人那样什么都学。世俗人有句话“只要对我有好处的,我都学。”那样就学得太杂了。从前有个年轻人,开头发心很好,不多久就摇摆了,我起先以为他是初进佛门,后来才了解到,他看了很多书,知见太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