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讲记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44-1) (总第242)

───────────────────────────────

傅味琴 讲于苏州 2017.6.3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肯舍才能得,舍掉的是有形的东西,得到的是无形的福报

提要:

  • 《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

  • 众生不得自在,是因为对人生、对世间、对名利的危害没有观透

  • 肯舍才能得,舍掉的是有形的东西,得到的是无形的福报

  • 要培福,还要惜福,生活太享受,福报就享完了

  • 没有智慧觉悟,就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小家庭,从不为众生的利益考虑

  • 要信佛、恭敬佛、供养佛,加持才加得进去

《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

释迦佛讲《大般若经》讲了六百卷,太广了,后世的众生根基不行了,摄持不起来,那么能摄持的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再总摄就是《心经》,《心经》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也就是中心思想。我们今天继续把《心经》讲下去。

众生不得自在,是因为对人生、对世间、
对名利的危害没有观透

观自在菩萨”,我们不得自在,因为没有好好的观,对人生没有观透,对世间没有观透,对名利的危害没有观透,所以我们就很不自在——有所追求、有所执着、有所气恼,整天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圈子里。其实不生气、不气恼、不追求也可以的嘛,他偏要这样,所以都是自己害自己。自己害自己的人当然是最愚痴的,佛讲法就是叫我们聪明一点,不要自己害自己。

肯舍才能得,舍掉的是有形的东西,
得到的是无形的福报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般若是六度的最后一度,前面五度是广般若。第一个是布施度,人家常说“舍得舍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你太小气了,你不舍就不得。你气量大一点,肯舍掉,你就有所得到。舍掉的是有形的东西,得到的是无形的福报。

要培福,还要惜福,生活太享受,福报就享完了

一个人生活好坏、环境的遭遇,不是靠你现在的一切,是靠你前世培植的福报。所以从前法师常说:要培福,还要惜福。惜福就是爱惜自己的福报,生活好了不要浪费,不要享受。你太享受了,福报就越来越少了,都给你享受完了。要爱惜要培福,就等于说你银行里不要经常去取款,取款要取完的,要经常存款,那么你这个人就富起来了。

没有智慧觉悟,就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小家庭,从不为众生的利益考虑

布施波罗蜜,“布”是广布的意思,“施”就是给人家。世俗上的人不听佛法,只想保护自己的小家庭,还最好别人也去保护他的小家庭,从来没有想一想为众生的利益考虑。说的不好听一点,家庭就是罪恶的温床:光为自己的家庭着想,爱护自己的小家庭,最宝贝的是儿女,从不想为别人做出贡献,总是希望大家都为他的小家庭做出贡献。即使这样的人,他不反对佛法,但是他从不听佛法。你不听佛法,你信佛有什么好处?听佛法,求智慧求觉悟,你得到了佛法的智慧觉悟,才有好处。

要信佛、恭敬佛、供养佛,加持才加得进去

有许多人去求:“你是老法师,你是大和尚,请你保佑保佑我家里。”还得烧三支香呢!如果一天到晚烧香都不肯烧,只想“你保佑保佑”,现在叫“加持加持”,要知道有的加得进去,有的加不进去。你要信佛、恭敬佛、供养佛,那就加得进去了。比方说,你不信佛,信外道,只恭敬外道,这加得进去吗?所以这是没有用的。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