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注重世法与佛法的二谛融通,服务社会,利乐有情。新中国建立之初,虚云和尚驻锡广东云门山大觉禅寺,率僧众从事农业生产,改变昔日坐受供养的生活。20世纪50年代之初,在世界人民共同呼吁保卫世界和平之时,虚云和尚以百余岁高龄,进北京,赴沪杭,主法祝愿世界和平大法会,道出“佛教的慈悲教义,就是和平两字的具体说明。保卫世界和平,是我们佛教徒应尽的责任”之呼声,响彻沪、杭,震撼僧俗两界。到晚年,驻锡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率众力行农禅并重,恪守祖师家风,创办僧伽农场以护教安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堪称世法、佛法融通之典范。
总之,虚云和尚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生致力弘扬佛法,突出的一点就是坚信佛教是正信的宗教,信徒必须以正信的信念来修学佛法,方可以正念恒持,破除邪见,把握正途,修成佛果。虚云和尚是这样始终如一地开示学人徒嗣的,也是数十年如一日地严格自律的。这正是虚云和尚,能在弘扬佛法之中做出卓著建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修持有多途,唯在修心
虚云和尚在鼓山剃度出家之后,道心日坚,百余年如一日,精进修持。居洞穴习头陀行,抱病燃指供佛,历载跪拜礼五台,徒步入藏,履及印度、缅甸,瞻仰佛陀圣迹得真谛。习定于终南,访贤登天台顶,听经闻法住天童,禅七开悟在高旻。于荒莽丛中重兴祖庭,在困难窘境再复名刹。开座弘法,读经阅藏,闭关苦修,融通诸法门,等视众生。积修持体验,参祖师遗教,虚云和尚在开堂说法,接引学人之时,十分强调“修持唯在心”。
凡在三界之内的众生,都脱不了六道轮回,这是佛法的核心理论之一。虚云和尚牢牢把握此理,语重心长地告诫学人:“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修行。”晚年驻锡云居山时,虚云和尚更是常常自我忏悔,感叹自己19岁出家,到今天百多岁,却“空过一生,少时不知死活,东飘西荡。学道悠悠忽忽,未曾脚踏实地,生死到来就苦了。”特别是上了云居山后,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业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气不来,又要投生。”至此,方知“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这就正如沩山禅师所说“自恨早不预修,晚多诸过咎。临行挥霍,怕怖憧惶。壳穿雀心,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虚云和尚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告诫学人,说到此时方知“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所以,大家要珍惜时光,努力修持,“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就要努力修行,勿空过时日。”虚云和尚希望学人要懂得这些道理,进而有“痛念生死,如救头燃"的紧迫感,丝毫不放松,无日不抓紧,只有这样才能警钟长鸣,苦修不断,最后达到了脱生死。
说到修持,修持什么?虚云和尚从佛教缘起论出发,强调“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所以“一切修法,都是修心”。“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叫众生明白自己的心。”正因为这样,虚云和尚特别强调佛与众生都是一样有个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的,个个不无的。而且,众生的心与佛的心本是相同的,本有妙明,只不过众生的心“被妄想、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所埋没”。人也就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看不到正途,自觉或不自觉地误坠于邪见歪门之中。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天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佛就不是这样”。虚云和尚认为这就是佛与众生的差别之所在。然而,正是众生的心失其妙明,使人则业识茫茫,作不得主,就会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主法,没有觉照,就生贪、嗔、痴,满肚秽浊,乌七八糟,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造十恶业不断,轮回不出,甚至入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这就是最为可怕的事了。所以,虚云和尚一再告诫学人千万要把握住目已,牢记“自心与佛相同”的道理。秉承“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的原则,二六时中,如切如磋,朝如斯,夕如斯,刻苦修持,恒持不断,方才能够明心见性,了生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