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3)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能够闻到佛名号,赞叹佛的功德。这三千人,就是过去的庄严劫千佛,现在的贤劫千佛,未来的星宿劫千佛,仅仅是闻到佛名字的善根,后来都成佛了。诸位道友,现在恐怕不仅仅是闻到佛的名字,还学得很多,那就说明我们一定能成佛。我看有些道友拜五十三佛,经常的拜,一定会成就这些功德。

我简单写了一个题目:“学三皈依”。大家听见了,说:“我学佛很久了,现在才学三皈依啊?”如果是学佛很久的道友,你闻到了,做为增上缘。如果我现在所说的,你以前还没有听到过,那更好了,就照着这个多观想一下。

(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惭 愧

/明法比丘

惭、愧为自己的缺善、或行恶有羞耻之心。即如经上说:“知‘惭’,耻于己阙;知‘愧’,羞为恶行。”(《长阿含经》第2经)惭、愧是保护世间,维护伦理道德的善法,《杂阿含经》第1243经说:“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趣。……世间若成就:惭、愧二法者,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对于一般人,具有惭愧心是断恶修善的基础,“成就惭愧……便能舍恶修习于善。”若成就戒、护六根、正念、(止)息心、有善知识、禅定、喜、智慧……等,一样能舍恶修善。(见《中阿含经》69经)具惭愧心并不只是舍恶修善的阶段而已,《杂阿含经》第749经说:“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思)……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可见具惭愧的道基,加上增上的道法,能直趋解脱。(摘自《嘉义新雨》第26期)

◇◇◇◇◇◇◇◇◇◇◇◇◇◇◇◇◇◇◇◇◇◇◇◇◇◇◇◇◇◇◇◇◇◇◇◇◇◇◇◇◇

南行散记

                ※ 理海

2003年1月16日 星期四 烈日当空

中午十时左右,泰国华宗大宗长仁得法师率领十几位法师及二十几位居士,自带各种供品,到佛牙舍利塔前上供。他们的念诵仪式及内容,基本跟汉传佛教差不多。只是音调较为舒缓,缺少中国佛教海潮音那种高低回环、声若海潮的气势。有些地方还掺杂了上座部些许念诵内容,听起来颇有闽南一带的遗韵。

午餐由他们供养,有炒菜,也有火锅。仁得法师告诉我们,泰国人民对僧人极为恭敬。一般来说,在家众,经过出家人面前时,都极为礼貌地从旁边,或者弯腰经过。女居士若要供养法师,不能直接递到法师手中,而是先放在桌上。法师则要用手轻轻摸一下桌边,以示接受。更不许碰到法师的衣,所以,通常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路上相遇,女居士也会马上站到路边,让法师走过,自己再移步。如果法师是站着的,居士也不可从法师的身影上踩过,否则视为不敬。而男居士则可直接递物品到法师手中。但大多数人还是先放在那儿,然后由法师自己拿取。另外,泰国僧人出家后不能戴手表,骑自行车等,禁戒颇多。总之,大凡生活细节,皆须严格遵循佛陀在世时的生活习惯,可谓方寸不乱、一丝不苟。

快用完斋时,居士们给每个出家人,包括给仁得法师及他的弟子们都普遍作了财供养,情意至极,令人感动。(摘自《佛学通讯》2003年6月)

◇◇◇◇◇◇◇◇◇◇◇◇◇◇◇◇◇◇◇◇◇◇◇◇◇◇◇◇◇◇◇◇◇◇◇◇◇◇◇◇◇
 参学琐谈
第一辑

 

从河南到江南

我因为是出生在北方,所以我到南方参学的时代,出生在南方的同学们,都叫我“侉子”。初听起来颇不顺耳,但日子一久,也就无所谓了。谈到这儿,也许有人要问:“你既然出生在北方,为什么一定要到南方参学呢?”这有两种原因:一是南方规模宏伟的大丛林多,如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高旻寺,常州的天宁寺,句容的宝华寺,以及宁波的天童寺等处,都是锻炼僧材的大冶洪炉,不怕你是破铜烂铁,钉头钢丸,只要进去住个三年五载,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时时处处,都能保持一种岸然的姿态,使人看到就会很自然地生起“与众不同”的感觉。这虽然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仪,但在末法时代,想住持道场,为人师范,就必须接受这种最基本的教育。二是南方的山明水秀,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善知识多,依止这样的环境修学,是极易获证法益的。(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