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139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139)

有的道友说我现在放弃《华严经》,我说:“你根本不理解《华严经》。”《华严经》的意思包容一切,任何法,你只要知道“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这就是《华严经》的意义。你不管讲哪部经,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就行了。这就是《华严经》第四会夜摩天宫觉林菩萨赞叹佛的最后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圆盂受法,无法不圆。”若你用圆的器皿,你倒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感觉都是圆的;如果你用方的器皿,你倒什么都是方的;你把圆的倒到方的里面去,圆的也变方的了。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圆融的大菩萨心、法界心,什么道理不是圆的?有什么小乘、大乘?什么叫显?什么叫密啊?《华严经》有很多咒,密宗因《华严经》,法相宗因《华严经》,都是有根据的。你看看各个教,它依据什么经,你就知道了,那部经说的是什么义理,不就很显然了。

(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参学琐谈 (139)

“老刘!老刘!给你一本佛教杂志看看。”一天,我正无聊地在宿舍的院子里徘徊着,校长边叫边递给我一本杂志,我接过一看竟是一本《菩提树》。“菩提树?”我惊喜万分地看看这三个字,又惊奇地看看校长。他向我笑笑说:“过去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现在你在菩提树上得道也是一样。”我问他从哪儿买来的?他说是一个学生家长拿给他看的。我走到宿舍里,搬一把藤椅在窗前坐下,我慎重地把那本《菩提树》打开来,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一字不漏地读着,一点也没有错,正是佛教刊物。当我读到董正之写的《大仙寺戒期巡礼》一文,看见戒德、浩霖、净念等名字时,心紧张得直跳!因想:“戒德?戒德不是常州天宁寺的监院吗!浩霖?浩霖不是天宁佛学院的同学吗!净念?净念不是我在灵岩山时最要好的同参吗!”

我正这样想着,突然又起了一个念头:“唉!你不要做梦吧!隔山隔海的,他们怎么会来到台湾岛?”

可是,继之又一想:“嗯!这个也不一定。我能来到台湾,难道他们就不能来到台湾吗?”想到这儿,我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跑到办公厅,拿了几个信封和几张信纸,又跑回宿舍,伏案疾书,一下子就给净念写了五张信纸,赶忙装进信封里封好,正想写信封时,我的心又惊跳一下:“信寄到哪儿去呀?在这茫茫人海中,邮差向那儿找净念师这个人呢?”想到这点,我怔住了!

大概是所谓“福至心灵”吧?我想:“文中虽然没有说到他的住址,主编杂志的人也许会知道吧?即使不知道,也可以请他代打听一下。对,就这么办。”拿定了主意,我又没命地跑到邮政代办所,照着《菩提树》的划拨帐号寄了新台币二十四元,作为订一年杂志的款项,并在通讯栏内给发行人兼主编朱斐居士写了几句话,即是请他代打听一下净念法师的住址,寄《菩提树》时顺便告诉我。过了不几天《菩提树》寄来了,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净念法师住高雄县阿莲乡港后村光德寺。”于是,我便按址把数日前写好了的一封信寄出去。如大旱之望雨露一般地等着他的回信。

读者看到这儿,也许会以为我太冒失了:“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你就能断定他是你在灵岩山时的好友吗?”

是的,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在事前也曾考虑到这点,所以我在信上除了说明在灵岩山别后的情形及来台的经过之外,并曾注明:“座下如果不是我所认识的那位净念法师,请您就不必回信了!”但是,佛菩萨毕竟是不负苦心人的!在信寄出的第五天,便接到了光德寺的回信,我打开信来一看,一点也没有错,正是他!正是我的老友净念法师写来的,我到现在尚记得信上开头的几句话:“峻兄:我看到您的来信太高兴了!我做梦也想不到你会来台湾,更想不到你会当兵……。”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