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 (155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参学琐谈(155)

二十八 慈航菩萨

慈航菩萨,即是德高望重、中外皆知的慈航大师。因为他圆寂五周年后开缸肉体不坏,人们都说他老人家是肉身菩萨,所以,我也以菩萨称之。其实,就是他的肉体坏了,菩萨二字,他老人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菩萨俗姓艾,字继荣,别号彦才,福建建宁人,生于一八九四年,寂于一九五四年,僧腊、戒腊皆四十三,世寿整整六十。

菩萨未出家之前,因为父亲早逝,家境穷困,只在私塾里读了一本《三字经》,一本《六言杂字》,一本《论语》(未读完),就辍学去学裁缝了!出家后,虽然到处参学,亲近名德,因为“天资欠敏”,到了三十多岁,文字仍无法写得通顺,佛经也看不懂。但由于求知欲强,终于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般的毅力,克服了天资欠敏的缺点,完成了一百二十余万言的巨著,弘法海内外,成为一代高僧。

道安法师曾在《发扬慈航法师的三大精神》一文中(见《慈航法师圆寂三周年纪念特刊》),把菩萨“学而不厌”的精神,“诲人不倦”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精神,说得非常详细,也非常动人,现在分别节录在下面:

一、“学而不厌”。道安法师说:“一九一二年,慈师十八岁,随其剃度师自忠上人,赴九江能仁寺求具足戒,其师爱之不能舍,慈师苦之,数次逃走,始脱其缠,遂得游历九华山,次第参学于常州崇法寺、天宁寺,苏州之戒幢寺,天台山之观宗寺,南京之香林寺,杨州之高旻寺等处,亲近谛闲、度厄、圆瑛、太虚诸大师。一九二七年三月,往厦门南普陀之闽南佛学院研究佛学,其文字尚未通顺。已圆寂之大醒法师当时为闽院教务主任,对慈师批评颇不客气,慈师对余述醒师斥言曰:‘看汝外表甚魁伟,像个人;年龄亦已三十余岁,为何文字一窍不通耶?’”

“慈师另有一次,对我讲他‘在一九二九年,任安徽迎江寺方丈时,仍无法看懂佛学书籍。身为一寺之主,四众的领袖,不能理解佛学的哲理,心中非常急愧!再想入佛学院,年大而学浅,闽南三个月的教训,已使我殊觉头昏,不敢尝试佛学院的滋味了!年虽三十五岁,上进的志并未灰。正在此时,法舫法师与唐大圆居士,在武昌办佛学函授班,欢喜之余,立即汇款、报名参加函授班,缴了壹元五角银洋学费,换得一本看不懂的《唯识讲义》。讲义虽然尽管看不懂,但无论如何,不愿就此灰心丢掉它,同时更加上不服气的心理,以为别人能写能教能卖钱,我连看也看不懂,这是多么可耻的一回事。’慈师继续说:‘因为不服气,所以人到哪里,也把这份讲义带到哪里,在心内总不能白白地把它忘掉!后来一直把它带到香港,带到缅甸,带到新加坡,不论是在船上车上,差不多每日或隔几天必须看看它。结果,在星洲时,终于完全了解了!我的唯识学就从此打下了根底。’慈师有了这种学而不舍的精神,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盐酱人生

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百丈禅师住在大雄山时,马祖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他,当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指着坛酱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一上人送来的盐酱,你们若有人道得即不打破,若全体都不能道得就打破!”一寺学僧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百丈禅师见大众无语,“嘭”的一声,便用拄杖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从大雄山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便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侍者答道:“送到了。”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大众上堂,因没有人道得,就用拄杖把酱缸都打破了。”马祖听后,哈哈大笑,非常高兴地赞美道:“这小子不错!”

后来马祖带了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百丈禅师在回函上诚恳地写报告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马祖道一禅师非常满意,特意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此八字为“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后来马祖创了禅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中国供给青年学者参学的禅林就繁衍不绝了。

百丈禅师打破了酱坛,意即我们的禅道,什么都不缺,就不用老师烦心了。今日学道的弟子,能像百丈禅师一样,不用人烦心吗?

禅思禅悟

禅师们彼此来往,也有世俗人情的一面,但他们都另有一番含意;盐酱是生活中不可缺的食用东西,将盐酱送给百丈禅师,意即要他照顾生活中的禅道,不可离开了生活而去盲目修练。

(摘自《弘善佛教》)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