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学琐谈 (168)
念所受法: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说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世相无常:
“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牢强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以上所节录的佛陀遗教,正如阿?楼驮尊者所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所以我们皆应欢喜信受,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如能这样,才算不辜负世尊“最后之所教诲!”
三十四 行普贤行
也许有人要问:“你仅仅念阿弥陀佛,诵诵《普贤行愿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算了事了吗?”不,我求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是想借助好的环境,早日完成佛道,达到真正自利利他的心愿,而不是跑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法乐,就一去不回头了!所以,我每次诵经念佛拜佛时,常常这样的发原:“弟子真华,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愿佛加被弟子,罪障消除,福慧增长,四事具足,身心自在;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往生净土。生净土已,速证菩提,往十方国,广度众生。”修行的法门是无量的,本着自己的根性和兴趣,只要能够随分随力的去“信佛所信,解佛所解,行佛所行”,结果都能到“证佛所证”的境地,何必固执一法。
(下面三归等略)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的,到哪里都会跟人家和合,能随顺人家。不过随顺要有轻重之分,如果是坏事,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顺坏事。
有什么不知道的,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张。阿弥陀佛多念一点,慢慢来做事情慢慢来,脾气、个性要好一点,慢慢就会自在了。
人若修好的话,即使到哪里,人家亦要找你,别人也喜欢和你讲话。不要想有色相的东西,而是要想无色相的东西。坏的意念跑出来时,若没做或已做过,则内心求忏悔,不再犯就好。挂单的人来时,不能有分别心,讲人家好坏,让人家不好修,只要他遵守规矩即可。丛林每个人皆可挂单,挂单亦有规矩,也不是看好坏人才给挂单的。职事都会做,到哪里都自在。
行住坐卧,自己去体会佛法,光阴易逝,莫放逸。听师父开示,觉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师父的,还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体会。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体会出家与在家的好与坏,没根基的人则不能体会出来。若不能去体会道,虽是出家,仍是修在外境,心随境转,还很危险。
你们现在虽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个出路。要常看看穿的这件衣服,摸摸这个光头,提醒自己的身份僧,否则有时忘记了,此身虽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不觉得,就不是出家心。
举个例:自己昨天才做的错事,今天见别人做,即笑人家那个样子,而忘了自己昨天才做的。 (广钦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