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205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一梦漫言⒁

第二天他前往五台庵礼见大师,大师问及讲期中的事情,他就把我的来历和所恳求之事,向大师呈白了。大师说: “我幼时在北五台竹林寺,依随月川大师,随众听讲,也是衲衣草鞋,杖笠蒲团。后来开始行脚,天台、南岳等地以及直到这里宝庆,也是依然如故,不曾更改。因为檀越居士们建了此庵,他们跪地双手捧著衣履求我更换。若不接受就长跪不起,所以我就听从了,也是为让他们生信。我经常看到禅和子(参禅僧人)不愿改变这种习气,都爱好这样,难得看到愿意别行一路的。今天听到云南来的这个僧人不被境转(不为外部条件而改变自己的定心),真是有些像我当年的作法。你回去告诉自如法师,随顺他的本志,不要强迫他吧!这样做可以教诫大家不应多贪。”自如师也就允许遂我所愿。大众之中,有赞叹我古朴的,也有讥讽我标新立异的。我对这些讥讽和赞誉,权作无闻。

讲期开始后三日,方丈命四位班首复讲,按轮流次序,每人要讲六次。西堂班首因事外出,首座抱病请假。只有堂主(主持讲堂事务)可度师,是南岳荆紫峰无学大师的传法弟子,生性醇厚好学,和我心志相投,彼此互相敬重。从《楞严四依解》第四卷以下,全由我们两人轮流宣讲至终。道场圆满,自如法师带领众人去五台庵,礼谢颛愚大师。正好大师跏趺坐在伞下,所以他的别号伞居道人,自如法师礼谢大师之后,便回大报恩寺。大师把我留下,在伞下赐我一餐,菜是一盘苦瓜。大师先挟了一筷,同时叫我也吃。我送一挟进口,味苦难咽,又不敢吐出来。大师见状就笑了,对我说: “先苦后甜,修行作善知识也是如此。”'我礼谢了他的开示。大师说:“你有点骨气。以后打算去哪里?”我说:“在云南动身时,本为找寻三昧和尚求戒,受戒后随便参学。”大师说:“三昧和尚是真正的律师,你可以去受戒。要说起随便参学么,江南丛林,多半讲席都规矩不严,人多狂妄傲慢。如果感到不相宜,你还是回到我这里来,千万不要在外顺流随习放纵自己。你将来必为法门梁栋。”他当时就叫侍者拿来一套他自己撰写的著作,送给我,并再一次告诫勉励我说:“要学我的操行修持。”我拜受而别。(摘自《一梦漫言白话版》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我们之所以跟自己本具的佛性不能够合二为一,就是我们有无始以来的以“爱根种子”为一个根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妄想情虑,习染深厚”,习气染污,既深且厚,这些就是指的我们的烦恼,就是指的我们在世俗生活当中所积累的、说不完、道不明的苦水,说不完、道不尽的劳心的事,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烦恼的事情、劳心的事情,把我们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覆盖,不能显现其本有的光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做活计。

这些妄想,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它也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如果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你就无法改变。正因为它是不实在的,是因缘所生的,是有条件的存在,所以它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在迷失的生活中,不但不认为妄想、情虑的过失,反而以为这是值得我们迷恋的一种“幸福”,这个“幸福”是打引号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要明白了此大事因缘,那才是真正的幸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没有烦恼,每天都生活在阳光下,每天我们的内心世界都是万里晴空,我们如果每天出现这种精神状态,你说我们该有多幸福。我们不能够反观自心,随着妄想影子跑了,在妄想影子里做活计,就是在妄想当中生活,在妄想影子里头出头没,此世他生,人间天上,不得自由,不得自在。(净慧法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