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58)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58)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着佛法。这八种苦,每一种都包含很多。如果你下了地狱,怎么能闻到佛法?没有佛法。但是这地狱也是没有的,因为是你的心造成的,你造成了,就有了。对你来说,你有这个业,什么地狱都有,你有哪种业就有哪种地狱,这叫业所成的。你想要闻佛法,想要修行,你的意念也好,外头境界相也好,全都没有了,只知道受苦受难。

还有堕饿鬼道,你也闻不到佛法。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才能闻到佛法。什么叫大善根呢?你也不知道它是哪一类的。

(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正确的修行

31. 这就称做平稳的修行。不管我们正在谈话或是做其它的事,都要试着使修行继续。如果我们的心继续地拥有忆持力(正念)和自我觉知(正知),我们的修行便会自然地发展;它会逐渐地集中。内心将会找到安详,因为它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它将见到,在我们的内在什么正在发生,并且体证安详。

32. 如果我们培养戒或定,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智慧。有的人想,他们要第一年培养戒,第二年定,第三年培养慧。他们认为,这三件事是分开来的。他们想,今年他们将培养戒,但是如果这心没有坚固(定),他们怎么做呢?如果没有理解(智慧),他们怎么做呢?没有定或智慧,戒将是粗糙的。(摘自《福聚院网站》阿姜摩诃布瓦)

◇◇◇◇◇◇◇◇◇◇◇◇◇◇◇◇◇◇◇◇◇◇◇◇◇◇◇◇◇◇◇◇◇◇◇◇◇◇◇◇◇
蒂帕嬤的教言 ⑤

放开你的心

“你的头脑是你所有的故事”

蒂帕嬷不是说头脑是你的大部分故事,她说的是头脑中除了故事,别无它物。这些故事都是个人所上演的戏,它创造出和维持着个体认同感──我们是谁,我们所做的是什么,我们能够或不能够做什么。如果我们对这些故事没有觉知,无尽的思想之流就会驱使并限制着我们的生活,而且那些故事将变得不具实质。

蒂帕嬷挑战那些信任并且执著他们的故事的学生。当有人说:“我办不到”,她会问:“你肯定吗?”或“谁说的?”或“为什么不能呢?”她鼓励学生去观察他们的故事,去了知其空性,以及去超越他们施诸其上的限制。“离开思想”她如此劝诫,“禅修与思想无关”。

同时,蒂帕嬷教导我们:心不是要去除掉的敌人;在将心当作朋友的过程中,在了解、接受它的过程中,它不再是问题。

(摘自《蒂帕:一位佛教大师的一生和馈赠》)

◇◇◇◇◇◇◇◇◇◇◇◇◇◇◇◇◇◇◇◇◇◇◇◇◇◇◇◇◇◇◇◇◇◇◇◇◇◇◇◇◇
参学琐谈 (58)

那么,戒师们的干饭究竟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比如说:初一日中午要吃干饭啦,有侍者的人即先叫侍者拿只饭桶到大寮按次放好,没有侍者的就自己拿着饭桶去放。等到打饭的梆子一响,饭头师拿起一只五、六十斤重的锅铲子,插进大铜锅里(这只大铜锅,一次可煮十三石米的饭)翻几下,然后按次分饭,大桶(可容五十人的饭)两铲子刚好,小桶(二十人的饭)一铲有余,分好之后,各人的饭桶拿到各人寮房里去,这时候小锅子里的青菜豆腐或什么的,刚巧烧好,房门一关,他们就热热烘烘地吃起来了!吃过把剩饭一收,等到再吃的时候,放进小锅里一炒,又是一餐。因为山上的天气寒冷,一桶饭吃个半月二十天也不会馊。所以,他们初一到十五,或是十五到初一,每天都有干饭吃。可是,新戒们就不成了!初一吃一顿干饭,另一顿就得伸长脖子等到十五;有些好心的行堂师,在添饭时候尽管他们很同情我们,再三地说:“你们难得吃一顿干饭,发心多吃些呀!”然而我们的肚皮毕竟不是戒师们的饭桶,若是,尽量装一装,也许就不至于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受五十三天的苦了!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