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虽得闻思,但不修观作用不大,
生根就产生力,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
提要:
·三皈依观摄一切禅法,包括次第非次第及声闻、菩萨乘的种种禅法
·虽得闻思,但不修观作用不大,生根就产生力,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
·一切观境皆由寻伺生起喜乐,修行不离欲就不可能成就初禅行
·由修皈依三宝及戒,并观四谛理得内证净,即入二禅,二禅名“定生喜乐
定”
·引生妙乐,即入三禅,三禅名“离喜妙乐定”
三皈依观摄一切禅法,
包括次第非次第及声闻、菩萨乘的种种禅法
今天讲第二:“摄一切禅法”,所有的禅包括次第禅、一心禅,全在三皈依观里面。中国禅宗是从达摩祖师开始,是一心禅,又叫祖师禅。我们学的是次第禅,又称如来禅,是释迦佛四十九年教法里戒定慧的定学,所以包括了声闻乘、菩萨乘、佛乘的种种禅定,全皆完善。
虽得闻思,但不修观作用不大,
生根就产生力,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
声闻乘三十七道品以四念处为总纲,菩萨乘里也有各种修禅定的方法,比如禅定中修四无量心,要观一切众生皆父母。“虽得闻思,但不修观作用不大”,因为光是听法,听听就过去了,修了禅定你就定在菩萨法里,那就生根了,就进入了五根五力。假如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佛的法报化三身的修法也在三皈依观里,所以说“摄一切禅法”。
一切观境皆由寻伺生起喜乐,
修行不离欲就不可能成就初禅行
能海上师说:“一切观境皆所以修寻伺”,寻是粗相,伺是细相,寻在前面,伺在后面,我们如今修的禅定,全在修寻伺,等讲初禅二禅的时候再详细跟你们讲寻伺。
“由寻伺生起喜乐”,通过寻伺,心越磨越细,心细了,四大也细了,毛细血管、中脉左脉右脉容易通畅,一舒畅,就产生喜乐,就进入初禅。初禅叫离生喜乐定,离是离欲乐。
我们佛弟子不能学儒教的追求功名、财富、女人、追求荣华富贵、光耀门庭,这都是在追求欲乐。过去受儒教思想影响的人,都以一妻二妾为荣,能断烦恼吗?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爱喝酒,酒色财气全具备,反而助长了贪瞋痴的发展,就会影响我们修行,也就断不了烦恼,修行不离欲就不可能成就。
离开财色名食睡的贪欲,从清净的生活中产生喜乐了,由这个喜乐而入定,叫离生喜乐定。
“成就初禅行”,初禅有五个支分,觉、观、喜、乐、一心,这些我从前有讲过,你们可以去看菩提心网站里有。
由修皈依三宝及戒,并观四谛理得内证净,
即入二禅,二禅名“定生喜乐定”
能海上师说:“由修皈依三宝及戒,并观四谛理得内证净,即入二禅”。三皈依观里,有修皈依三宝及戒,还有观四谛的道理,得了内证净,就进入二禅了。二禅又叫定生喜乐定,有四个支分,叫内净信、喜、乐、一心。初禅已经入定了,所以二禅是从定中产生的喜乐来成就二禅行。
引生妙乐,即入三禅,三禅名“离喜妙乐定”
三禅呢?能海上师说:“引生妙乐,即入三禅”,你们将来修三皈依观,妙乐无穷,时间都会忘光的。八三年我辞了医院里的工作,天天在上海龙华公园修禅定,每天早上十点钟坐下去,修完禅定一看表,下午三点钟。修的就是三皈依观,还是简单的修,我就奇怪,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而且不觉得累,不觉得时间长,真能体会到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妙乐无穷啊,到这个程度你还会要老婆吗?(众笑)
三禅是离开了二禅的喜,再进入妙乐,叫离喜妙乐,那是更细了,有五相:离喜、舍行、念正智、身受乐、如诸圣人解。到了三禅,你差不多已经靠近圣人的边缘了,一切都能如意,所有的结都解得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