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47-2(总第391)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岳阳莲花寺 2010年10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让更多的年轻人进佛门学法修行,佛门的精神面貌才会好起来

提要:

  • 释迦佛时代的袈裟,是将丢弃的布捡起来洗净染色,再一条一条拼起来缝好,搭在肩上的

  • 烦恼在心里,不在头发上

  • 禅在心里,不在指头上

  • 让更多的年轻人进佛门学法修行,佛门的精神面貌才会好起来

  • 精神抖擞、面露微笑就是庄严,如今佛门里却流行“苦恼人”、苦恼的脸

  • 宣扬苦恼,就使得进了佛门的年轻人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开朗的个性、可爱的活跃

释迦佛时代的袈裟,是将丢弃的布捡起来洗净染色,再一条一条拼起来缝好,搭在肩上的

当时的印度修行人称为沙门,当年释迦佛披的是袈裟。袈裟是什么做的?就是人家丢掉的布,拣起来,洗洗干净,染上色。因为丢掉的布都是不规整的,那么裁成一条一条的,拼起来缝好,往肩上一搭,偏袒右肩,称作“搭衣”。现在出家人还是这个形相,披袈裟,三衣一钵,这是佛规定的。

中国佛教也有点改变。譬如东南亚的出家人来到我们这儿,跟我们这儿的出家人服装就有点不一样。因为他们保持了原始状态,就是一条条布拼起来,成为一块很大的布,往肩上一搭,偏袒右肩。

可是中国佛门的袈裟就不同,他不是往肩上一搭,而是用搭钩勾起来。还好,现在每个寺院大雄宝殿里释迦佛的形象还没有改变,都没有钩子的。为什么要用钩子呢?可能现在的袈裟的布料容易滑下来。滑下来,马上搭上去,这个就麻烦,所以用只钩子,可能是这样吧?我只是一个举例说明。

烦恼在心里,不在头发上

有些佛门里的人称剃头叫剃除烦恼,说头发是烦恼,剃头发就表示剃除烦恼。这个我又有点想不通,烦恼怎么在头发里?烦恼在心里啊。

禅在心里,不在指头上

又比如禅,禅在哪里?禅在心里。可是现在大家都知道,有所谓的一指禅、二指禅,我又搞不懂了,禅怎么到指头上去了?指头不是心啊。我这是略微举一点例子给大家听听。这样变下去,后世的众生再也不知道真正的佛教是啥样,一进佛门,以为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佛教。把佛门搞得不像佛教,真是罪过罪过啊。

让更多的年轻人进佛门学法修行,佛门的精神面貌才会好起来

还有一个,就是我要讲的,精神面貌也变了。所以我这儿这种培养人才,可能是少有,首先从年龄看也少有,人家进来一看,都很奇怪,“你们怎么都是年轻人?”真是有点特别。还有一个特别,“哎哟,这些人文化水平这么高!”我们还有硕士、博士了。

精神抖擞、面露微笑就是庄严,如今佛门里却流行“苦恼人”、苦恼的脸

话再说回来,我们学释迦佛的精神面貌,有了佛像就看得见佛的精神抖擞、面露微笑,这就是庄严,并不是脸上贴了金叫庄严。我给你们讲的是真正的佛教、实实在在的佛教,不是装潢性的佛教。可是中国佛门长期以来有一句话非常流行,人们以为这是好话,“我是苦恼人。”苦恼人自称“苦恼人”,必然是苦恼的脸,从来没有人哈哈笑着说“我是苦恼人”。

宣扬苦恼,就使得进了佛门的年轻人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开朗的个性、可爱的活跃

一个佛弟子不向释迦佛学,不知道哪儿去学来一个苦恼脸,这不是颠倒吗?这不是错误吗?你们不管去看阿弥陀佛、药师佛、还是五方佛,每尊佛的脸有苦恼的脸吗?可是偏偏在中国的佛门里非常流行苦恼。你稍微活泼一点,佛门里的人就看不惯,说“不庄严”,那一定要死板板的才叫庄严?

所以我总有这一个感触,很多人进了佛门都变了样,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失去了个性的开朗,失去了可爱的活跃。年青人进了佛门,要不了多少时候,男青年个个变了小老头,女青年个个变了小老太婆。说:“老师啊,有时候我进佛门,看到佛门里的年轻人,也没有变小老头、小老太。”时候没到,因为他们刚进佛门,还没有变过来,早晚要变过来,什么熔炉就会熔出什么颜色来。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