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47-1(总第390)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岳阳莲花寺 2010年10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塑佛菩萨的像是为了能看到佛菩萨的形象,向他们学习

提要:

  • 要达到释迦佛那样的素质,还得一步步去学、去培养,培养就是修

  • 人格缺陷,容易产生心理、生理上的种种障碍、病态,再加上外界邪师邪说的影响,使得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困难重重

  • 塑佛菩萨的像是为了能看到佛菩萨的形象,向他们学习

  • 受了其他思想的扰乱,就很难得到一个纯粹、圆满的、彻底究竟的佛教

  • 出家弟子要具足如来形象,染衣舍俗

要达到释迦佛那样的素质,还得一步步去学、去培养,培养就是修

我们今天还是讲“精神抖擞,面带微笑”。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素质,修行人也要树立修行人的形象。我们都是学佛的,我们都是佛弟子,至少我们应该有像释迦佛那样的形象。要一下子就达到像释迦佛那样的素质,那是不可能的,还得一步一步去学,去培养,培养就是修。

人格缺陷,容易产生心理、生理上的种种障碍、病态,再加上外界邪师邪说的影响,使得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困难重重

释迦佛的素质是一个圆满的人格。而我们今天呢,每个众生人格都不圆满,有所谓的人格缺陷。人格不圆满、人格缺陷就容易产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种种障碍,发展成病态。而心理上的障碍又会产生生理上的障碍,生理上的障碍又不断的促生生理上的疾病。修行就是靠身心来修的,如果我们不消除身心上的障碍,修行就困难重重。再加上如今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判断力,没有很高的观察力,我们去接受了他们的影响,路线一错、方向一错,就不可能成就。这就是如今末法时期,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特点。当然这会使我们很苦恼,说起来也挺可怕的。

塑佛菩萨的像是为了能看到佛菩萨的形象,向他们学习

我们跟佛学,即使我们看到的佛像,那是偶像,但是偶像也起作用啊,如果没有偶像,我们还看不到佛的形象呢。别的宗教说我们崇拜偶像,崇拜偶像是错的,我们不能崇拜偶像,但是偶像能发挥对我们有利的作用,那么这个偶像有什么不好呢?

譬如说我的妈很早就死了,但是我还保留了一张妈的照片,每天念经的时候就看看这张照片,这有什么不好呢?一个佛弟子不忘父母的恩,父母死了,随时给他回向,同时想到我过去世的父母有多多少少,那么就会念念不忘一切众生,因为众生都是父母,这有什么不好呢?

譬如爸爸妈妈死了,我们在家里挂张照片,在相片前供供花,怀念爸爸妈妈,这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们在寺院里,塑了释迦佛的像,塑了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像,这没有什么不好,可以促使我们向他们学习嘛。我们看佛菩萨的像,看看他们的相貌非常庄严,再看看他们的精神面貌,个个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就知道我这样培养你们,是不错的。

受了其他思想的扰乱,就很难得到一个纯粹、圆满的、彻底究竟的佛教

当然,在中国佛门长期以来就不是这么样喽,我们认为他们做得不对。这也难怪,他们有他们的历史根源,佛教一传到中国来,一开始就是“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所以受了儒教道教的影响,又经过了长期的封建时代,所以中国的佛门,得不到一个纯粹的、圆满的、彻底究竟的佛教,因为受搅乱了、混淆了,所以出现了很多不正确的现象。

出家弟子要具足如来形象,染衣舍俗

拿精神面貌、形象来说,当然有许多方面还是保持着原始佛教的风范,但已经不圆满不纯粹了。譬如一个出家弟子,比丘比丘尼,必须要具足如来形象,就是在外形上要跟释迦佛一模一样,所以不能穿在家人衣服,不能穿白衣。因为在印度,在家人都穿白衣。居士穿白衣,因为是在家人,所以称为白衣居士。出家人就不能穿白衣,出家人都要染衣舍俗,把世俗上的一切都要舍掉,那当然不会有西装方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