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退心,怪自己没福报,这是怪错了地方
甚至还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两个年轻的女众因为感到不适应——一般不适应就是觉得我们管得太严了,她们要走。我们来去自由,凡是要回去的人,我们总要请他给我们提提意见,改进改进我们的工作。其中一个正想开口,另外一个推推她,“别说别说,不要说人家,只怪我们没福报。”喏,这句话你们在佛门里也听得多了。听起来都是好话,“不怪人家只怪我们,怪我们没福报。”你怪自己好啊,可是你别怪错了,你应该说“只怪我们自己没学好,只怪我们自己没志气”,那就怪对了。
你说“只怪我们没福报”,什么叫没福报?你来学,假如我要收你学费二十万,你付不起,那么可以说“我没福报”。一分钱也不要你的,而且还给你衣单费,拿我们这儿来说,还有医疗补助金,还有堂口津贴,还有养老金,你自己不要,怎么叫你没福报呢?我也不多举例子了,希望你们头脑清醒一点,过去你们听到的话大有问题,完全在搅乱思想,掩饰自己的罪过。
养成了自以为是、自由散漫的习气,修行、菩萨事业就搞不好了
个性,佛法里称为“习气”,一般通俗的说法,称为“脾气”。你这个自以为是的脾气、个性养成了,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也叫自在,这不是解脱自在,这是烦恼自在、下三恶道自在。你过去在世俗生活里培养的就是自以为是、自由散漫,进了佛门了,修行也是自以为是、自由散漫;从事菩萨事业,分配你一点工作,也是自以为是、自由散漫,那怎么修得好?这个工作怎么做得好?
学好三皈依,目的是要了生死、成佛,像释迦佛那样圆满人格
后来我发现,这是个性问题。所以这一次给你们学好三皈依,目的是叫你们好好修行,非但要了脱生死,而且要有伟大的理想,要成佛,要学好、修好像释迦佛那样圆满的人格。
个性都能变,强调“自己的脾气改不了”,这没道理
我们再讲一讲,个性能改变吗?从修行来说,如果个性不能改变,修行就没希望了。拿世间上道理来说,这个颜色是红的,红色能改变吗?哪一种颜色不能改变啊?红色里边加一点白色,不是变成粉红了吗?红色里面加一点青色,那不是变成紫色了吗?我们要走好人生的路,就像画家的调色板,自己好好调整自己的颜色。就算你是黑色——当然我们不主张黑色——也能变啊,黑色加一点白色,不是变成灰色了吗?你多加一点白色,这个灰色的颜色越来越淡了嘛。难道地狱的众生就没办法度了?所以一个人强调自己,“我的脾气改不了”,真是罪过,真是不讲道理。
佛教搞不好,跟佛弟子的傲慢大有关系
还有一个影响:傲慢。我们都看得很清楚,知识分子没有一个不傲慢的。连我初中两年级文化,当年走进上海佛教青年会,我也非常傲慢。要不是学佛法修行,我这个傲慢改得了吗?
别看有些人表面上好像很谦虚,那是表面的。你称赞称赞他,“王教授啊,你发表的文章真好啊。”他跟你谦虚,“哎呀,过奖过奖。”“王教授啊,不过你最后一段,我看不恰当吧,我给你讲讲我的观点。”他脸就不好看了。
贪财贪色,不能称圣贤,佛教的圣者必须是断烦恼证果的人
这种虚伪哪儿学来的?还不是在人世间学的?知识分子这一套特别厉害。现在叫知识分子,从前叫读书人,从前读什么书?读“圣贤书”,就是儒教的书。读书人有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就是财;“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就是女人,就是色,能称圣贤吗?我们佛教里边也有圣人,称为“圣者”或者“尊者”,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证果,至少也要证到初果。儒教不讲这一套,儒教是发展贪瞋痴的。
我插一句,我们只承认证了果的人是圣人,我们不承认孔子是圣人。儒教的人可以承认他是圣人,我们尊重他们,我们不干预他们,要互相尊重,达到和谐。就好比你可以称你的爸爸叫“爸爸”,我称我的爸爸叫“爸爸”,但是你不能够强要我叫你的爸爸也是我的爸爸。
咱们摆事实讲道理,世间上人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你看傲慢不傲慢?其实他不肯折腰,是嫌米少,假如给他五十斗米呢?可能要跪下去喊“万岁,万岁,万万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