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险以后,玄奘经过了今天确切位置已经不可考的几个国家,来到了钵逻耶伽国,这就是今天的阿拉哈巴德,位于恒河和阎牟那河的交汇处,是印度自古以来非常著名的圣地。我们知道古代印度有两大史诗,一部叫《摩诃婆罗多》,还有一部叫《罗摩衍那》,在这两部举世闻名的古代史诗里面,都把这个地方称为神圣之地。
恒河和阎牟那河都是印度的圣河,那么,两河的交汇处又会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玄奘到达这里的时候,又碰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数以百计的古印度人又在这里做什么呢?
《罗摩衍那》描绘说恒河和阎牟那河交汇的地方,水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里是古代印度非常著名的宗教浴场,古代印度人相信,在圣河里沐浴可以洗涤一切罪恶。而且古代印度人认为,在两条圣河的交汇处洗澡,更具有加倍的功效,所以据玄奘记载,这地方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人到这里来自杀。因为大家认为,如果想要升天,全世界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个最神圣的地方,在那里绝食七天,然后自杀。而在钵逻耶伽国,这个两河交汇的地方就是一个圣地,所以人们纷至沓来,人潮汹涌。
玄奘还记载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情况,这地方不仅有好多人企盼在这里升天以洗清罪恶,还有好多外道在这里进行苦行修炼。外道进行苦行修炼并不奇怪,奇怪是这种修炼的方法实在是太滑稽:他们先在河流中竖起一根很高的柱子,旁边再竖一根稍微矮一点的柱子,每天早晨,成群结队的外道爬上柱子,一只手搭在高柱子上,一只脚踩在矮柱子上,剩下一只手和一只脚伸展开,头抬高,脖子伸直,看着太阳的方向,随着太阳慢慢旋转,以此修行,据说有神奇的功效。他们看着太阳在天上转,于是人也跟着转,他们把这视做一种轮回,等到他哪天修行的时候“扑通”掉到圣河里死了,那就是升天了。有的人在这里一练几十年,练到升天为止,这是那里的一个非常奇特的场景,玄奘大概也觉得匪夷所思,就非常详尽地记录了下来。
印度辩经
外道的苦行修炼,在我们今天看来确实近乎滑稽,但这个地方还不仅是外道修炼的地方,还有很多佛教的圣地,例如佛陀和著名的提婆菩萨,都在这个地方降服过外道。玄奘非常欣赏这场辩经中提婆菩萨的机智和辩论的巧妙,于是他把这场辩经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提婆菩萨从南印度来到钵逻耶伽国的寺庙时,那个时候的城里边住着一个非常著名的外道,平时高谈阔论,口才雄辩,名声远扬。这个外道是很厉害的一个人,而且这个外道还有非常拿手的一招,他善于根据名字,或者根据名称、一个名词,展开辩论,然后把你绕进来,达到说明他自己想要说的最本质的目的。你若是被他绕进了这个辩论的套子里,他就会反口不停地质问你,把你逼到言穷辞尽为止。所以他一听说提婆来了,就准备发挥自己所长,从名字入手来跟提婆菩萨折腾一番,看看能不能击败他,一场辩论就这样开始了。
“提婆”的意思就是“天”,他名字的意思其实就是天菩萨。辩经一问一答是非常快的,大家如果见过西藏的辩经就会知道,双方的问答是极快的,不给你反应余地的。辩论开始时,这个外道一看到提婆菩萨就问:“你叫什么名字?”提婆菩萨就回答:“我名叫天。”然后这个外道接着问:“天是谁?”提婆说:“天是我。”那外道又问:“我是谁?”提婆说:“狗。”其实提婆菩萨在此时已经把人称代词给换掉了,外道一时还没有醒悟过来,其实提婆是说他是狗啊!外道接着问:“狗是谁?”“你!”外道在那儿听着,又问:“你是谁?”“天。”“天是谁?”“我。”“我是谁?”“狗。”“狗是谁?”“你。”“你是谁?”“天。”“天是谁?”“我。”这样绕来绕去,反正这提婆总是天,这外道总是狗,他就是绕不出这个圈子。
其实这是古代逻辑学辩论技巧一个很好的例子。提婆把人称代词在不断地换,提婆有的时候说“我”是指我自己,但是等那个外道问“我是谁”的时候,外道其实想问,你说的那个“我”是谁?但是提婆就认为你不是来问我,你自己是什么吗?我就告诉你你是狗。就这样一串大绕,把这个外道给降服了,外道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一段降服外道的记载极其有趣,粗听的话,有时候不一定听得出它的妙处,你要仔细来品味这一段车轱辘轴似的对话,你就知道这个里面是有技巧的。印度辩经的技巧,要赢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输基本上是输得明白。而这里除了让我们哈哈一笑以外,我们还领悟到提婆菩萨出众的机智,同时我甚至可以品出一点禅机在里头。他只不过在告诉这个外道,你不是擅长从名字入手,擅长于从名称入手来揭明事物的本质吗?其实名称都是虚幻的,怎么说都行。像你这么说,你不一直就是个狗吗,而且你这么给我绕下去,绕个三天三夜你也绕不出去,他想揭示这么一个佛教的道理。
(摘自《玄奘西游记》钱文忠
2008年3月13日《联谊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