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以戒为师】(14)           
 

佛教律学入门 (14)

               虚云法师著

 

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著世乐,毁佛戒宝,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4、像法决疑经:夫出家之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根亦坏,名为死人!

5、长阿含经:犯戒有五衰耗:一、所愿不遂,二、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身所至处,众不爱敬,四、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6、四十二章经: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饮酒的过失有卅五项 ②

十一、体力会逐渐衰退。

十二、身体会逐渐破损。

十三、不知敬爱父亲。

十四、不知敬爱母亲。

十五、不敬仰出家修行者。

十六、不恭敬婆罗门。

十七、不恭敬父母、伯、叔、姑与尊长。因为酒醉时,迷糊不清醒,分辨不出谁是谁。

十八、不敬佛。

十九、不敬法。

二十、不敬僧宝。

二一、与恶人与伍。

二二、会疏远贤能与善良之辈。

二三、结交破戒之徒。
          (摘自《大智度论的故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

戒杀·护生 ②

问:无意中杀死虫类,是否属于犯戒?

答:无意中伤害虫类等其它生命,不能算是犯杀生戒,但属于杀生范畴。造罪有故意的,也有无心的。同样的过错,若是故意造作,罪业就会更重。比如人伤害动物,就较动物伤害动物的罪过为重,原因正在于此。可见,罪业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无意间踩死蚂蚁等,属于不定业,业报比较轻微。再以忏悔进行对治,类似的不定业会变得很轻,或忏已还净。 (摘自《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生活中的五戒 ⑿

持守五戒,过戒律的生活,会让我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得到他人的赞扬,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圆满,这就是持戒的功德。

不妄语

“妄”是虚妄、不真实。“妄语”有四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从小父母师长都教我们说话要诚实、信实,“不诚无物”这不是学佛后才要学的,只是学佛以后要更懂得自觉、自我要求。

〔两舌〕

“两舌”是长两个舌头,意指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说无意义的语言,除了让人看不起,对自己也无好处。

〔恶口〕

“恶口”就是以丑陋、粗劣、不雅的语言咒骂人,如男生喜欢用三字经。

《四分律》记载,佛世时,有位比丘生痔疮,有位医生就在人往来处帮他开刀,没有打麻醉,比丘疼痛难耐而发出呻吟。很多人从那里走过,医生却对行人说:“你看!比丘生痔疮。”医生居然把生痔疮的病人变成取笑的对象。

所以,恶口不只有说恶毒、难听的话。那时佛陀还对弟子说,这医生看来像在取笑比丘,其实是嘲弄了他自己—不尊重自己的职业。不要以为骂人的人一定是赢家,所骂的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如仰天而唾,返污己面。
                     (摘自《香光庄严》第66期 释悟因)


             

              (摘自《画与话》黎青画 知行 钱海燕话)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