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以戒为师】(15)           
 

佛教律学入门 (15)

               虚云法师著

 

  7、四分律云:破戒有五过:(一)自害,毁戒之人,身口意业,悉皆不净,常受贫穷,善神远离!(二)为智所诃,毁戒之人,诸善比丘皆悉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尸。(三)恶名流布,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四)临终生悔,毁戒之人,老死临期,恶境现前,追悔无及!(五)死堕恶道,毁戒之人,既亏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道!

  8、佛藏经云: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万亿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中,身常负重!所以者何?如折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何况能消多种?!

  9、根本尼陀那云:破戒者,于僧住处,乃至不销一口之食,于伽蓝地不容一足!

 

饮酒的过失有卅五项 ③

二四、失去惭愧心。

二五、守不住六情(眼、耳、鼻、舌、身和意等六项感官)。

二六、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二七、被人憎恨,难被人所乐见。

二八、被尊贵的亲人与许多善知识丢弃一边。

二九、做不善之法。

三十、舍弃善法。

三一、得不到那些能明辨是非,和有智慧者的信用。原因是,喝酒无异一种放肆不羁。

三二、会远离涅槃。

三三、会结下疯狂与愚蠢的因缘。

三四、命终之后,会堕下恶道与地狱里。

三五、如果投胎转世,即使可以做人,一生下来也必然会变成疯狂愚笨。(完)

        (摘自《大智度论的故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

(3)

3.由戒德获得喜悦,没有生理的痛苦,夜晚得安眠,醒时心喜悦

①此偈是说明戒德能带来解脱。持守戒德就不会有被处罚的生理痛苦,也不会有忧虑不安的心理痛苦,是故持戒德即是满足之道。

4.仁慈而有德,所行具功德,智者于今生和来世都能获得喜悦。
                        (摘自《白话藏传法句经》

戒杀·护生 ③

问:总是习惯性地打死蚊蝇,多念些往生咒可否弥补过失?

答:无意中的杀生行为,在所难免。当我们发现过失时,应立即忏悔,并以慈悲心为它们念佛,祈愿它们早日摆脱恶道痛苦,并以修行功德回向于它。如果以真诚心这样做,的确能弥补一些过失。但也不要因此大意,觉得反正能弥补,杀些无妨,甚至以此作为杀生的挡箭牌。如果那样,念往生咒之类,就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了,不会起到多少效果。 (摘自《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生活中的五戒 ⒀

〔妄言〕

“妄言”是指说不实的话,有大妄语、小妄语两种。大妄语是“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无证无得,却说自己已证三果、二果,或有神通,有见佛、见鬼,天来、龙来等。出家众犯大妄语是波罗夷罪,会被取消比丘(尼)资格,在家众也犯不得。纵使自己真有证果、有神通,说了也是犯戒,更何况“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呢?

前几年台湾有宋七力、妙天事件,又有人到美国去看飞碟,说上帝会下来拯救人类。不论是说放光或上帝会下来,干卿底事?这里可以反问自己:烦恼因而有丝毫减少吗?既然烦恼没有减少,对苦迫的解除怎会有帮助?修学佛法就是要净化自他,要时常思惟如何才能减少人间的杀戮,减少彼此的猜忌?而减少人间的苦迫,最基本的,少造口业是很重要的。

学佛要学的是戒、定、慧,培养正知见,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不要受不正见的人蛊惑,我们才能从佛法中得力,达到最终的解脱。(摘自《香光庄严》第67期 释悟因)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