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佛教律学入门 (16)
犯戒罪轻重:
一、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
二、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十千岁。
三、犯波逸提──如焰摩天寿二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
四、犯偷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
五、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桥乐天八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
六、犯波罗夷──如他化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犯戒愚人的苦恼
当一个犯了五戒的愚人坐在大会堂里,大街上或十字路口,听到别人议论他,他必定寻思:“这些人在议论着我,因为我做了这些事。”这是那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第一类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见到国王捉拿及处罚小偷或犯人时,他必定寻思:“这国王正在处罚这犯人而我也做了这些事,如果被国王知道了,也必定会处罚我!”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的第二种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或睡在地上,以往在身、口、意上所犯的错必定笼罩着他,就有如夜幕低垂时,山峰的阴影必定笼罩大地一般。这时愚人不禁寻思:“我过去不曾行善,也不曾积德,面对可怕事物,也不曾找到避难所。我会到专为不行善,只行恶的人而设的地方。”于是这愚人悲伤、恸哭、捶胸顿足、神智不清。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的第三种苦恼与沮丧。
(摘自《大智度论的故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
5.戒德纵在晚年亦是美德,具有信德甚妙好,智慧是人类之宝,盗贼难偷人品德。
6.比丘们安住于戒德中,制其六根,食知节量,并保持清醒,绝对不会堕落。经由日夜不懈的努力,他们将更接近涅槃。
7.具戒德的比丘们,精进地修持心、智的禅修,他们将达到“痛苦的止熄”。
8.是故应经常保有每一种念处、觉照,守护戒德与定并修习智慧。 (摘自《白话藏传法句经》)
问:搞卫生时,难免对一些小生命造成伤害,该如何处理?
答:人人需要洁净的生活环境,修行人也不例外,这就需要面对一些不请自来的虫类。在原始僧团,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佛陀教导比丘们的处理方式,首先是搞好环境卫生,尽量避免虫类滋生,在根本上避免杀生的隐患。对已经存在的,可将它们请走,尽量不要造成伤害。若在搞卫生时无意伤害到虫类,虽不算犯戒,业罪还是有的。但因无意造作,业罪很轻,且属不定业。
对于未受戒者来说,杀生只有一重业罪。而在受戒之后,所犯罪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过错本身形成的业罪,一是因犯戒导致的戒罪。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受戒岂不是自找麻烦?其实不然。我们要知道,受戒功德非常之大。受戒时,是向一切众生发誓“我不愿伤害你”,因此,所获功德是从一切众生而来。而犯戒时只是侵犯某个众生。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小心为善,切勿以恶小而为之。 (摘自《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生活中的五戒 ⒀
〔绮语〕
“绮语”的“绮”意思是绮丽、艳词、淫语,绮语是令人迷醉,引发情欲,扰乱人心性的话。
妄语有前述的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四种,除了用语言表达以外,如果用文字、绘画、书信、行为来表示,也都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摘自《香光庄严》第67期 释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