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以戒为师】(21)           
 

佛教律学入门 (21)

               虚云法师著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网经淫戒条说: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种经典,明犯淫戒的罪恶极大!其他如地藏经五无间业中说:“于伽蓝内恣行淫欲,”又说:“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 ③

为了维护人民的安全,所以必须要有法律来限定,因为社会中个人的理念及思想不一定相同,你的思想和他的理念、你的业力与我的业力不同,观照不同,思想不同,智商不同,所以必须要有法律。为了要保护大家,避免为了一点小事而造成千古恨,所以要有法律。若人人守法,社会就安乐太平,所以国家的法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安乐、和平的一种规范。佛教的戒律也是如此,在众多的弟子中,也必须要有如国家法律般的戒律来维护团体的和乐,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佛教有佛教的戒律。佛陀初成佛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戒律,因为那时亲近他的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居士素质都很好。后来弟子增多了,素质方面渐差,所以才制定戒律。(摘自《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大愿法师)

 

戒德品 ⑨

15. 旃檀和线香的芬芳只在一处,而具戒德者的芬郁不但散布于此并传入天界。

16. 是故应不放逸以求纯洁无瑕的戒德,当完美的智慧令行者解脱时,魔道则不复存在矣!

17. 这时通往喜悦之道,是净化之道,应精进地实修并抛弃魔的束缚。(完)
         
               (摘自《白话藏传法句经》)

 

戒如大地 ①

一. 为什么持戒

1.为什么持戒

若无基本戒,在外世间无以安身立命;在内世间不足以使心清净调柔。如此,作为一位追寻真理,解脱自他烦恼的人士,持戒就成为首要之务。

《长部·涅槃》中云:“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得解脱。”

《清净道论》云:“由戒清净则心清净,由心清净则见清净,乃至于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究竟解脱。”

因被烦恼污染的心决定不会有通达成就禅定、内观慧的机会。

《瑜伽部》云:“持狗戒者或成为狗、或堕地狱,就是讲说了佛陀对于一个道外行者学修狗的行为,却希望因此解脱的邪见之呵斥。”
                     (dhiti根据南传佛教戒律编撰)

 

以戒为师 ①

菩提伽耶,佛陀成道的圣地。佛陀未成道时,就在这菩提树下金刚宝座铺吉祥草结跏趺坐,并立下誓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后来人间的佛陀成道了,开始传播证悟的四谛真理。观想你们的座位,就是金刚宝座。佛陀的法是有次第的。对一般社会大众,佛陀会先说人间端正法,也就是三皈五戒、布施、持戒、生天法;等到对方因缘成熟,才说四圣谛。(摘自《香光庄严》第97期 释悟因)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