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以戒为师】(41)           
 

如何修学戒律 ⑦

四、止观是保障

止观,是持戒的保障。

持戒和止观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往往以为,持戒是持戒,修定是修定,开智慧是开智慧,很少将之联系起来。事实上,持戒同样离不开止观修行。

我们为什么要持戒?是因为戒律由佛陀制定,觉得应该持,还是真正意识到持戒对修行、解脱确有利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摘自《济群法师网站》)

 
戒 品 ⑥

咒、种姓、眷属,不带来世福,唯戒清净人,能得来世福。

注:用诵读咒语,或用高贵之种姓门户,或用豪贵眷属,亦不能以福乐赠与来世之人。唯有各人各各持戒清净,乃能得来世之福乐也。 (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戒德问答 ⑤

阿姜李

有一次我见到一口井,井道惊人地倾斜,往下看,水倒是新鲜干净。于是我问井主:“这水是不错。何故井道掘工不佳?是遇上巨石还是树根?什么时候掘的?是谁掘的?你自己还是雇人?”

于是井主答:“这井是我请了朋友帮忙挖的。”

“怎么让他们掘这么深?花了不少钱吧。”

“我请他们喝烧酒,直到大醉,接着下去挖井,这就是井道如此歪斜的由来。”

这说明酒精何等坏事。我在此所举的一切例子──虽然短小,足以引发思考──说明世界并不喜好这些事,说明它们造成伤害、损失,浪费金钱、劳力、人生。这就说明,佛陀禁止这些行为,是合乎世界共见的。没有哪条戒律与那些观点背道而行。既如此,有哪条戒律妨碍进步?

那么,人们何以不识此理?因为他们未曾亲近智者,视错误为正确。他们与世界作对,因此受苦。佛陀随顺世人的愿望,为了人民与国家的发达而传法。假若人们真正遵守戒律,在地球上的生活在可见的当下即有幸福。

第一问──守戒的利益与不守戒的过患──到此讨论完毕。

 
制戒因缘 ①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是佛弟子,他们并不是佛陀,自有种种贤愚不肖的分别。

佛陀的教化越广,信奉皈依的人越多,尤以僧团中的份子复杂,自是意料中的事情。

当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河边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迦兰陀村有一位长者因为有事带领他的儿子名叫须提那的到重阁讲堂的附近来,他闻知佛陀正在重阁讲堂说法,因此就顺便带领他的孩子前去听闻佛陀的说法。 (摘自《佛教天地网》

 
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 ⑨

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

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情绪稳定、心境乐观。

不邪淫而守礼,自然有强烈的主观幸福感。

不妄语而诚实守信,自然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相处。

不饮酒而清心寡欲,自然能正确认识现实,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

从上可以看出,五戒与现代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不谋而合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推论说,佛教戒律对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摘自《佛教导航网》)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