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布施的智慧
引言
为什么要从布施开始
如果您不布施,将来就没有希望可言;因为不耕种哪有收获呢?如果您认为施舍是一种损失,那么您不是一位有福气的人,因为施比受更有福。更何况布施有很深奥而且微妙的哲学!了解布施的原理和相信布施的果报是一套学问。布施而不企求回报,甚至没有执着施者、受者、所施的财物、布施的名相和福德等,更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大般若经》的第五百七十九卷说:“一切修行当中,应先行布施。”布施不但是仁爱和慈悲的表现,而且也是解脱苦恼的第一步。因为布施最容易,所以常排在许多修行法门的最前面。菩萨有六种度化众生解脱苦恼的方法,叫做“六度”,它的内容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布施就排在最先。摄受众生的四个方法(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是以布施为首。
为什么布施最容易下手呢?因为请不起人家吃水梨,我们可以改请柳橙汁。没有果汁,可以改沏茶,甚至请人喝白开水。总不致连白开水都没有吧!万一你懒得烧开水,至少也可以和颜悦色、洗耳恭听、慈眼相视,也算得上是一种布施啊!
《优婆塞戒经》第四卷说:“有些穷人家自己认为没东西可布施,其实并不然。为什么呢?洁净的河井溪水和路边的药草和野菜,每个人都有使用权。纵然像皇帝那么富贵也未必就能布施这些东西,即使再贫穷的人也能用水、药草和野菜布施。而且贫穷人也要吃饭,可以利用所吃剩下来的饭菜布施小动物,哪怕只有几根菜肴和几粒米饭也是有福德的。甚至冲洗碗盘的油水连同几滴菜汤或粥汁,布施适当的小昆虫,也可以得到许多福报。如果能够用面包屑布施蚂蚁,会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普天之下,最贫穷的人谁没有面包屑呢?谁会穷到三餐不继呢?所以只要有得吃,就可以分一半来布施乞求的人。贫穷的人谁没有衣服穿呢?如果有了衣服,难道就不能布施一小块布条给人绑伤口,一小撮棉线给人作灯炷吗?天下最贫穷的人,哪一个没有身体?只要有身体,看见别人行善修福,就可以随喜帮忙,比方说:扫地、洒水、搬东西也是在布施修福啊!”
七种不需要本钱的布施
没有钱财布施,可以赞叹别人布施,或者看见别人布施时,心存欢喜或发愿将来能相互帮助,共成其事。况且,对别人讲述人生的经验或布施的利益,并不需要花什么本钱。连默默的关怀和祝福都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杂宝藏经》的第六卷说:有七种布施是不需要花本钱的。这叫做“无财七施”──
(一)心施──
凡事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
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视他人。
凡事心存谦让,而不贡高我慢。
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
凡事心怀感恩,而不自赞己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灾乐祸。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贪恋物欲。
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二)面施──面孔和蔼,常保持微笑。处处表现一副“苦瓜脸”,使人望而却步,不得人缘,又容易“碰钉子”。真是自讨苦吃!千万不可假笑,皮笑肉不笑会增加皱纹。
(三)眼施──
常以慈眼视一切众生。
见人得利益,起随喜同乐心而不眼红(嫉妒)。
不可势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
(四)身施──
以身作则,建立好的榜样。
不矫揉造作,不奇装异服。
好帮助别人,善与人同。
时常恭敬礼拜佛菩萨和一切圣贤。
和而不流,和光同尘而不同流合污。
(五)言施──
说话诚实,不口是心非,乱打妄语。
言语婉转柔和,说话不粗鲁。
说和合语,不挑拨离间。
讲话精简扼要,不说无益的废话。
谈吐侃侃,不急不躁。
言谈有条不紊,不杂乱无章。
常赞美别人的长处。
不背后说人的过错。
※ 遇到被关、被绑或被杀的牛、羊、猪,鸡、鸭、鱼等动物,尽可能大声念佛,并希望牠们能往生佛菩萨的净土。
(六)座施──让座位给老弱妇孺。
能舍弃自己的立场或利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七)房施──
请朋友到客厅小座休息。
让远来的客人住宿方便。
充分利用房子的功能。例如:请朋友来谈论学佛的心得。以比较庄严的房间作小佛堂、小讲堂或图书室,请人来讲经说法,或提供大众礼拜和读经的场所。
注──有人以“耳施”代替“房施”。这也是不需花本钱的。耳施就是──听别人讲话,能洗耳恭听。别人有问题或苦恼时,能听他倾诉而不烦躁。不听靡靡之音。心常清净而不分别声音的好坏。
《过去现在因果经》说:“没有钱财可以布施的穷人,见到别人修福,应该心生欢喜,而且加以称赞。随喜的功德和布施者同样可以得到无量的果报。”
《瑜伽师地论》的第三十九卷也启示我们:如果菩萨身边没有财物可以布施,他就以从前所学的技艺去赚取钱财来布施众生。他有时以各种美妙的言词、譬喻和故事来演说正法,使贫穷的人也会布施,更何况是有钱的人呢?他尚且能使贪吝的人布施,更何况是学过布施或习惯布施的人呢?
如果知道某一家人很有钱而且非常乐于布施,菩萨就告诉那些贫穷的人去向他求取财物,增加他布施的机会。或者在他布施修福的时候,菩萨亲自登门拜访,随喜赞叹、宣传或者出劳力帮忙他跑腿或搬运等,使布施和乞求的人都可以得到心满意足。再者,由于菩萨的帮助,所以他布施时,比较不会发生人力缺乏、结恶党、不恭敬、忘失善念等弊端。这就是菩萨没有钱财时,以善巧方便的智慧行布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的第四卷说得好:“六度当中,布施是最容易修行的学习的,所以排在最前面。譬如世间人做各种事情,总是从简单容易的先下手,这样由浅而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才容易成就而不会产生挫折感……一切众生没有不能布施的。纵使像夜叉、罗刹、狮子、老虎、野狼、狱卒、屠夫、刽子手这样凶暴的众生,也能布施。怎么布施呢?例如养育妻儿,本着慈爱心哺乳幼婴。虽然他们不知道布施的利益和福德,但是因为有了怜愍和爱心,所以也能得到相貌庄严、威武有力、长寿、安乐和没有饥渴等果报。所以六度当中,先说布施。”
“再者,贫穷的众生,饥寒交迫,身心不安,又怎么能够行善和修道呢?如果先布施衣服和饮食,使他们得到温饱和安乐以后,再劝他们行善和修道,就容易多了。菩萨因为见到许多人被贫穷所逼,不能够产生清净的信心,来修行慈悲众生的大乘佛法,所以先布施衣服、饮食、房舍、卧具、医药等,使他们身心安乐,然后再激发他们追求无上智慧的心,修行慈悲众生的大乘佛法。所以布施是解脱苦恼的入门,也是摄受众生的第一步。”(《六波罗蜜多经》第五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