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解清净
1.布施时,不执著:我能行布施,这些财物是我所施。
2.布施时,不跟别人比较功德:我布施得比较多、比较少或相等呢?
3.布施时,不企求他人的回报。
4.不因为想到将来有殊胜、美妙的财富和快乐而行布施。
5.不以为布施完全没有果报而行惠施。
6.不以为布施没有相似的果报(善报)而行惠施。
7.不以为布施会产生颠倒的果报而行惠施。
8.不以杀生的手段来布施。
9.不因为看见奇特和吉祥的现象而才布施。
10.不因为想被世人所赞誉而才行布施。
(四)心念清净
1.对于众生,自然流露怜愍和慈爱的心而行布施。
2.对于所施的财物,以珍重和诚敬的心行布施。
3.以平等心而行布施,对于怨亲和普通人一视同仁。
4.以调伏尘垢(烦恼)的心行布施。人们对财富有两种烦恼——第一种是有财富而不施舍,这叫做吝啬。第二种是有财富而不运用或受用,这叫做积蓄的烦恼。
5.以欢喜心行布施。
(1)对于还没有来乞求的众生,发出喜乐的心。
(2)对于已经来乞的众生,初见面时,便产生清净的信心。
(3)正在进行布施时,心生喜悦。
(4)以宁静和坚定的心而行布施。
(5)以永不厌足的心而行布施。
(6)以没有恼害的心而行布施。
(7)布施以后,心不悔恨。
6.对于顽劣和留难的众生,以忍辱的心行布施。
7.对于恼害的众生,以慈爱的心行布施。
8.对于苦难的众生,以悲愍的心而行布施。
9.对于有德和有恩的众生,以欣喜的心而行布施。
10.对于亲朋好友,以没有执著和贪恋的心去行布施。
(五)语言清净
1.告诉乞求的人可随意取用各种财物。
2.遇到来求的人,赶紧客气地说:“请进!”
3.见到乞求的人,就先开口问候他。脸上经常面带微笑,神态自若,而不愁眉苦脸。
4.以柔软委婉的话语和来求的众生谈论,并安慰与鼓励他们。
5.经常对乞求的人说:“我应当将美好的财物布施给您!”并且对布施的行为感到庆幸和欣喜。
6.正在布施时,向乞求的人说:“现在我赠送这东西跟您结缘,请您笑纳吧!”
7.遇见留难和阻碍时,很从容地分发财物,而不发出怨言和粗暴不雅的话语。
8.无论在乞求者的面前或背后,从不毁谤或讥笑他们,也不议论他们的是非。
9.财物施舍光了以后,又遇到乞求的人,应该婉转地辞谢,或答应下次再赠送他们。
10.不责备、诃骂、驱逐、嘲笑、戏弄乞求的众生,也不使对方感到惭愧或难为情。
(六)智慧清净
1.明白布施的本体、名相、原理、福德、境界、障碍和禁忌等。
2.明白乞求者的性向和嗜好。
不但把所有众生都当做福田来布施,同时对于众生胜劣、得失、恩怨等也都了若指掌,能随着乞求者的喜爱而行布施。
他先前就想随着众生的兴趣而把财物布施给一切众生,现在如果众生自己来领取,他便心生欢喜。
3.由于熟练世俗技能,而很快就赚到许多钱财来布施;或者以前生行善布施而感得的财富布施;或者由于说法,别人所赠送的财物布施;或者劝导有钱财的人布施。
4.明白实行布施的各种要领。布施时,不使求者身心劳累,以没有染执的心行布施。善于分发财物,使每位众生都能称心如意,无论是布施穷人、无依无靠的人、行恶的人、言行高尚的人、或者施给自己的部属或随从……无论对方是贫贱或富贵,都能依照他们的需要去布施,使众生皆大欢喜。
5.明白以布施来使众生的善根早日成熟的技巧。布施财物给广泛的群众,并使接受财物的人们也能一同行善布施,使众人都得到无量的福德和利益。
对于贫穷而又喜欢施舍的人,能将财物分给他们,使他们能完成布施的心愿。
如果有不穷而却吝啬的人,虽然想要布施,可是却舍不得用自己的钱财,这时候我们可以送钱财给他,请他代为布施。
如果有人想要供养佛法僧三宝,便提供财物,给他布施。
6.明白各种激励和诱导众生布施的技巧。
比方说:由于教导,而使众生行布施;或者以命令或激将法的方式,强迫他布施;或者接受对方的恩惠而令他布施(跟他建立恩情而后再勉励他行布施);或者主动制造机会和因缘以便让对方去布施,或者显现神通力而使对方布施。
7.确实明白各种欲念的过失才容易专心一志地布施。
过多的财物会给我们带来负担、焦虑、忧愁和恐惧。物欲使我们“得不偿失”和“因小失大”。贪求和享受物欲的快乐非常短暂,可是却让我们忍受长期的煎熬,甘心做物质的奴仆。物欲越强,烦恼也越大;它使我们失去心灵的宁静,而且得不到自由自在。
所以佛经说:“物欲像电光石火那样无常,像阳燄和梦境那样虚幻,像水泡和芭蕉那样不自在!”贪求物欲好像野狗啃腐朽的骨头,不管怎样,都啃不出味道。贪求物欲好像爬上树干,想摘取枝叶上最尖端的果实,实在危险极了!
8.明白断除烦恼和无明的方法。
9.知道远离恶友和亲近善知识。
10.布施时,不求名闻利养,不让人知道。 |